本报讯(记者 袁雪 通讯员 季慧洁)“每年夏季汛期,我们都提心吊胆,生怕房屋会坍塌,现在心里压着的石头落下了,以后我们再也不用担心房屋门窗松动作响,刮风下雨屋顶漏水了!让我能住得放心、住得安心了!”近日,毗邻山塘街的石灰南弄14号教工大院危房解危完毕,经过近3个月的翻新,昔日老旧建筑呈现全新面貌。农历新年即将到来,居民们开心地张罗着搬进“新屋”过大年。

石灰南弄14号教工大院始建于民国时期,曾是教职工的“筒子楼”,现有住户5户15人,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左右。由于建设年代久远,已破旧不堪,成为居民心中的一块“心病”。据了解,教工大院还保留着民国时期狭窄的木质楼梯,不仅不便于走路,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墙面本该平整的地方因老旧破损变得坑坑洼洼,不仅出现裂缝,还有许多地方积尘严重,其承重结构承载力已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一到下雨天,雨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从屋顶、墙壁的缝隙往里灌,家里的锅碗瓢盆都用来接水还不够,晚上根本没法睡个安稳觉。”大院居民介绍,每逢梅雨季节房屋漏水无法居住,虎丘街道城建处和红星社区便会安排他们出屋避险。在一次社情民意联系日的现场,网格员胡彩凤就代教工大院的居民,向社区反映了大院所存在的一系列相关问题。

石灰南弄14号教工大院绝大部分住户只有唯一住房,修缮危房还有一定的经济困难。为破解难题,红星社区党委积极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治理工作,街道城建处牵头房屋归属单位姑苏区教体文旅委召开了10余次专题会议,邀请大院居民参与研究解决治理问题。最终,争取到姑苏区教体文旅委房屋改造支持资金25万元,为大院居民减轻经济负担。

随后,红星社区党委有条不紊地开展动员住户限期搬离和搬离后解危治理等工作。经过3个多月的施工,危房墙体裂痕得以修复,整体结构得到加固,安全隐患基本消除,房屋面貌焕然一新。“住了大半辈子,没想到老房子还能迎来这样的新生!”赶在新春来临前搬“新屋”的居民尤阿姨激动地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