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最后一天,黄浦区打浦路339弄4-5号、6-7号以及打浦路303弄27-28号旧住房成套改造项目二轮签约率达到100%;2025年开工首日,黄浦区149、151街坊旧区改造项目二轮签约率也以100%生效。
跨年中接续完成的两个“百分百”,亦是上海城市有机更新提速推进的生动缩影。
回顾上海“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全力推进旧区改造和旧住房更新改造”,要完成110万平方米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任务,到2025年全面完成约20万平方米中心城区零星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任务,到2025年分类实施旧住房更新改造5000万平方米……
时间倏尔。上海旧区改造如今到了决战决胜阶段。提前完成成片旧改后,正向“两旧一村”重点发力。
宝兴里、梦花街、顺昌路……无数个以心换心的动人故事,记录了上海旧改怎样把阳光洒进人们心里。蕃瓜弄、保屯路、红旗村……一次次摸着石头过河的创新求索,走通了可持续的城市更新之路,更是人民城市对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孜孜以求。
做厚民生:老百姓的事情再难也要想办法
当下的“两旧一村”改造,究竟要改成什么新模样?
七十余载时光里摇曳生辉的曹杨新村,或许是答案之一。2021年10月,新中国第一个工人新村——曹杨新村内,居民潘金华和邻居们拿到了回搬的新家钥匙,楼道宽敞干净、家家厨卫独用,小区花园更大了,停车位、充电桩也有了。
借着旧住房成套改造,曹杨新村街道一系列城市更新项目陆续启动,沪上首个“高线公园”、居民议事空间、健身中心、敬老院……居民们惊喜地感叹:“七十多岁的曹杨新村还在不断生长。”
上海中心城区旧改,是一项几代人接力推进的历史性工作,也凝结了几代人接续总结出的智慧——朴实好用的工作方法与机制办法。唯有把工作做得再快一点、更好一点,才能让更多百姓的居住生活条件得到切实改善和提升。
复兴中路565弄21-25号,黄浦区首个在历史风貌区推进的旧住房改造项目,迫近种种“极限”——小梁薄板房屋的居住条件堪忧,被历史保护建筑“围合”,既要实现原址改建一户不抽,还要“长”出独立厨卫,几乎没有实施改造的操作空间。
就是这样一个当初看来几乎不可能的旧改项目,如今居民悉数搬离,房屋装上了围挡,改造蓄势待发。永业集团卢湾公房公司副总经理陆忠明说:“老百姓的事情,再难也要想办法。”
通过党建引领,将临时党支部建在项目上;成立工作小组驻点包片,居民关心的政策、方案、利益、矛盾,接单即办;户型设计充分听取居民意见,“一户一方案”反复打磨……2023年5月底,这一综合改造项目于二轮意愿征询签约首日迎来100%生效,距离“一轮”仅过去52天。
这些工作方法里,不难看出“宝兴里”的影子。
“十四五”期间,上海完成持续30年之久的中心城区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而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圆满结束的宝兴里及其所属金陵东路北侧旧改项目,便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更重要的,从中诞生了旧改群众工作“宝兴十法”,使更多成片旧改征收有了“利器”,也能成功沿用到“两旧一村”改造中。
蟠龙天地是上海首批完工“城中村”改造项目之一,铸就江南水乡历史记忆与现代生活交织的风情休闲区。文汇报袁婧 摄
求索创新:旧区改造有了“最强大脑”
“小梁薄板”,这特指建于上世纪的一批房梁尺寸小、钢筋细、横梁拼缝多、楼板厚度薄的不成套房屋。
2023年春夏之交,黄浦区与静安区接连传来各自城区内首个“小梁薄板”旧住房改造签约生效的喜讯。一则,保屯路211弄以“抽户+原拆原建”的方式重建电梯房小区;二则,蕃瓜弄“拆一还一”,实现人车分流,周边还将兴建起配套公共服务设施。
“‘第一个吃螃蟹’的项目,大家几乎是摸索着干”,亲历保屯路211弄旧改的黄浦区房管局城市更新和房屋安全监督科科长马明玉回忆说。“无先例可循”的情况下,黄浦区多个部门主动参与,以《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上海市旧住房成套改造和拆除重建实施管理办法(试行)》等法律法规为准绳,围绕征询、设计、签约、搬离、建设、回搬6个要素,提炼出实施流程。同时,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定期向居民推送项目进度,邀请热心居民担任改造“监督员”。
在蕃瓜弄旧改中,则诞生了本市首个为拆除重建类旧住房成套改造项目建设的信息化系统。这意味着,“磨破嘴皮子,跑瘦腿肚子”的旧改,有了“最强大脑”般的数字赋能。
项目拆除、设计、建设和后续管理全流程数字化,运用无人机、三维建模、BIM等多种技术手段,服务于改造前后的全过程电子化记录、项目报建实施的全流程管理应用,系统录入改造前14幢楼栋的基础数据和图形信息,改造前后的数字三维模型,梳理并录入改造后全部47种房型信息,实现对蕃瓜弄成套改造项目的数字化全息记录与管理。
“两旧一村”中的城中村,也在经历蝶变。
曾有一线工作人员感叹,“其推进改造难度不亚于成片旧改”。通过体制、机制和管理上的创新,城中村有了各自的“城中景”。青浦区蟠龙天地注重历史文化保护,宝山区顾村镇助推产业发展,嘉定区新成路街道探索整镇域改造。
位于沪西北的红旗村,是中心城区最大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城中村,历经数年更新实现蜕变,不仅实现了村民居住条件的飞跃升级,通过选拔与培训的村民参与村集体经济工作,实现“自我造血”;这里还崛起旗舰级购物中心真如环宇城MAX等多个商业综合体,上海中心城区首个数字广告园区也落子于此,更深层次的发展动能正在蓄力,更可持续的发展生态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