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9时5分,西藏定日发生6.8级地震,至今已6天。地震发生后,大量伤者急需救援。西藏自治区卫健委启动医疗应急响应,构建了三级救治体系,并统筹协调自治区内外的医疗卫生力量;国家卫生健康委紧急调派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专家赶赴地震灾区。
三级救治体系的第一级是乡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村医,他们跟随搜救人员前往现场,将伤者进行最初的必要处置,然后经过现场医疗专家甄别伤情、进一步处置后,再进行转运,定日县的县级医院负责收治轻症患者。从7日中午开始,陆续有多级医疗机构抵达定日县人民医院,组成医疗队展开联合救治。
地震发生当天,日喀则市和定日县、拉孜县共派出391名医护人员开展救治工作,组建了26支队伍、救护车110辆开展转运,累计收治患者327名,超过三分之二的患者经救治出院。
据了解,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调派43名医务人员赶赴灾区,西藏军区总医院派出50名专家赶赴灾区。1月7日,一场意义非凡的手术在定日县人民医院内悄然进行。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副院长仁增为一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成功实施神经外科开颅手术。据悉,该手术是定日县人民医院建院以来开展的首例开颅手术。
与此同时,西藏自治区妇产儿童医院迅速集结,紧急调配携带产包、清宫包、多普勒、胎心监护、除颤仪、一次性消毒用品、耗材及急救药品等医疗救援物资,组建两个梯队20名医护人员组成医疗急救队,同时预留33张病床,做好妇女儿童应急医疗救治工作。
根据三级救治体系的安排,经过医疗专家甄别和初步处置后,伤情较重的受灾群众,由救护车及时转运到日喀则进行后续救治。
据央视1月12日报道,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是目前收治地震重伤员最多的医院。值得一提的是,无一名转诊伤员死亡。
震后不到半小时,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产科副教授、西藏自治区妇产儿童医院副院长、妇产科副主任吕斌带队,和产科、小儿外科、新生儿科医务工作人员奔赴一线。抵达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后,吕斌和队员当即进入重症监护病房(PICU)参与救治工作,并与华西二院PICU主任李德渊进行线上会诊。
地震发生时原本按计划已返沪休假的上海市「组团式」援藏工作队医护人员当即结束休假,携带紧急医疗救援物资,返岗投入拉孜震区开展支援。1月初的定日高寒缺氧,队员们星夜奔驰,一路奔波,会出现头晕、胸闷、气短等不适。
「截至1月13日上午,已经连续72小时没有地震灾区病人送到医院,标志着第十批上海援藏干部和‘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在日喀则市人民医院的第一阶段工作基本进入尾声。」上海援藏医疗专家、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张晓彬受访时称。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民营医院,西藏阜康医院与广大公立医院一样,在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派出救援队伍奔赴一线。
国家队来了!
协和、华西紧急医学救援队驰援
灾害发生后的救援,历来少不了「国家队」医院的参与。接国家卫健委医疗应急司紧急指令,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迅速抽调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四川)/国家卫生应急移动医疗救治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组建医疗救治专家组,驰援西藏日喀则,对地震伤员开展指导救治工作。
专家组共计6人,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工作专家组胸外科专家组组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常务副院长刘伦旭率队并担任组长。其他专家组成员分别是:何谦副主任医师(急诊医学)、胡成功副主任医师(重症医学)、邹昌副主任医师(创伤医学)、张思副教授(神经外科)、董潇杨助理研究员(应急管理)。
震后3小时,12时40分,华西医院前期派驻西藏拉萨的医疗专家蒋耀文副主任医师(急诊医学)与放射科医师钟欢欢、德吉,带移动CT车从拉萨出发,19时40分到达定日县人民医院。
「我们这支队伍,本来就一直都是在高原上拉练的。甘孜州的折多山也是4000多米海拔,所以说我们应急队的队员相当于在拉练的时候就会筛选适合高原的队员。」蒋耀文受访时表示。
1月7日15时许,中组部第十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队长、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吴东,带领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应急救援医疗队赶赴日喀则,当日傍晚18时,吴东率队抵达危重病人集中的日喀则市人民医院,第一时间完成首轮查房,制定了抢救措施。援藏医疗队队员、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蔡思逸随队奔赴日喀则。
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紧急指令,北京协和医院组建紧急医学救援队,地震当日19时30分,队员乘飞机从北京出发驰援西藏,开展指导救治工作。专家组总共有3人,分别是内科重症监护室(MICU)主任翁利、急诊科主任助理王江山、骨科主任医师高鹏。
1月7日下午,一名腹部被天花板的石块不幸砸中的5月龄新生儿被转运至日喀则市人民医院,送来时已出现腹部张力高、精神萎靡等状况。
经过及时准确评估,专家组很快发现患儿主要问题是肠梗阻、巨结肠,并排除了腹腔出血和肠坏死。经过一夜的药物治疗及直肠减压术,患儿已逐步好转。8日上午,渐渐恢复精神的小家伙紧紧抓着来查房的吴东不撒手(见下图)。
1月8日一早,北京出发的3名协和专家组成员抵达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人民医院,与吴东副院长一行会合后,便开始查房、给出一下步治疗意见等。MICU翁利主任和急诊科主任助理王江山医生现场指挥重症病人抢救工作,调试呼吸机和血管活性药物,及时发现普通病房三例隐匿重症患者,并转入ICU病房。骨科高鹏教授逐一检视所有骨折患者,打开石膏仔细检查伤口,为多名患者重新调整手术治疗方案。
据统计,1月7日以来,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医疗队协助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开展6台手术,其中一位失血性休克、瞳孔散大的病人,经行双侧颈外动脉栓塞术后安返ICU。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蔡思逸从7日晚先后对5名危重症病人进行查房,并于8日顺利为一名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脱位的45岁女性伤员实施骨科急诊手术,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
西藏阜康医院
跨越700公里奔赴一线
地震发生时,西藏阜康医院副院长何如正远在1000公里外的班戈县出差。得知定日县发生地震的消息后,他迅速与定日县卫健委阿旺主任联系,了解到灾情。电话那头,阿旺主任的哽咽让何如感受到这场灾难的严重性。
何如立即向正在外出差的王斌董事长汇报,王斌责成常务副院长罗光辉召开紧急会议,一支由骨科、普外、麻醉、儿科、呼吸、消化、急诊、超声等科室的36名专业医生组成的医疗队迅速集结。1月7日,他们携带价值30万元的捐赠药品,由何如带队,连夜奔赴地震灾区。
次日凌晨1点,医疗队抵达抗震救灾指挥部,接受了医疗巡诊的重任,负责巡诊曲洛乡、措果乡共计16个村。凌晨3点多,何如组织召开会议,将医疗队分成两组,分别由索珍主任负责措果乡,全雄杰主任负责曲洛乡,清晨一大早便兵分两路奔向目的地措果乡和曲洛乡。
灾区条件艰苦,许多房屋倒塌,百姓住在帐篷里,晚上气温低至零下十几度,老人小孩感冒频发。医疗队带去的药品多为手术用品,王斌董事长又紧急通过医药公司捐赠了价值30万元的感冒药等药品,加上王斌个人捐款400万元,捐物100万元,单位职工捐款50万,解了现场救援的燃眉之急。
据何如介绍,刚到定日,医疗队住宿紧张,晚上大家四、五个人挤一个房间,厕所没有水、没有空调地暖,面对低温、风沙,以及频繁的余震等困难,医疗队无人抱怨放弃。截至1月11日下午7点,在措果乡、曲洛乡两个重灾区的13个乡镇,他们巡诊了7176人次,看诊发药6314人次,转诊14人次,发放药品价值数十万元。
「当地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我们的医疗救援工作,我们需要什么药,他们就会马上送来,需要救护车,医生一打电话车就来,他们为我们的医疗巡诊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何如对健康界说。工作中,医疗队的队员们有时甚至顾不上吃饭,在强烈紫外线照射、冷温和风沙的吹刮下坚持工作。
「每当我们看到那些善良的藏族同胞,看到那些活泼可爱的藏族儿童,我们就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当他们黑红的手端着酥油茶、捧着手抓羊肉,用我们听不懂的藏语来慰问我们时,大家的眼眶是湿润的。」何如告诉健康界,王斌得知有一家里分别有10岁和2岁的小女孩在地震中失去妈妈后,他不顾山高路远,找到这两个小孩居住的帐篷,当即给这两个小女孩的舅舅和舅妈三万元,并表示愿意每月资助她们六千元生活费,直到她们年满18岁。
「这些病人都愿意住在帐篷里,不愿意住在病房里。其实我们看这个楼房还是挺好的,而且这个病房都经过灾后评估了,没有问题的,水管、暖气、氧气都是好的。但是病人不愿意,他害怕,因为余震不断,害怕他就住在帐篷里。帐篷全是加棉的、加厚的,有烤火、热水。」蒋耀文受访时谈到他印象较深的一点。
医学不仅在于治愈,还在于陪伴。地震给许多藏族同胞带来心理创伤,需要进行心理评估和干预,目前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正在与藏族医生合作,利用藏医药等方式,为群众提供服务。
医者仁心。与医疗救治并重的,还有医学人文关怀。
本文部分文字来源于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客户端 、西藏商报、新民晚报等,部分文字和图片由北京协和医院王璐、段文利、杜禹甫和专家组成员提供。
作者 | 李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