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南路从长乐路到淮海中路,不过两百来米,却有两个高档影剧院。



如果你知道兰心大戏院曾叫“上海艺术剧场”、国泰电影院叫过“人民电影院”,那你不是茂名南路这一带个“老土地”,也是个懂经个“老克勒”。

茂名南路从长乐路到淮海中路,长不过两百来米,高档影剧院却有两个:茂名南路57号兰心大戏院、茂名南路淮海中路东北角的国泰电影院。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两家就是上海一流的影剧院。我上幼儿园时,回家要路过兰心和国泰。因离家近,它们成了我看电影看戏最多的地方。

兰心(Lyceum Theatre)原在诺门路(今香港路)圆明园路口,建于1867年(清同治六年)。1871年3月2日毁于火灾,1874年在圆明园路虎丘路重建。从全木改砖木结构,风格近欧洲的歌剧院,为上海第一座西式剧场。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春阳社在此公演时称“新剧”的话剧《黑奴吁天录》,业界视为中国早期话剧诞生的标志。



1930年,兰心搬今址重建,由英国人戴维思和布洛克设计。1931年开幕,有两层观众厅,入口有气派雨篷,内有豪华大理石贴面等,具有美国近代剧院风格和宫殿般质感,被誉为“远东剧场的明珠”。值得一提的是,1945年10月,梅兰芳抗战辍演八年的首次复出在此,演昆曲《刺虎》等。1952年,兰心改名“上海艺术剧场”。因隔路是国宾馆锦江饭店,兰心也成了我国领导人和外宾观演的主要场所。1960年1月11日,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在此观舞剧《小刀会》。1964年7月22日,刘少奇、陈毅等到这看淮剧《海港的早晨》。我最后一次来此看戏是1978年,父亲带我看独幕话剧《于无声处》。坐剧场里,总觉得像苏联影片《列宁在1918》中演《天鹅湖》的那个剧场。



国泰土生土长于茂名南路,原名国泰大戏院(Cathay Theatre),建于1930年,匈牙利建筑师鸿达(C.H.Gonda)设计,为放外国原版片为主的首轮影院,每座装“译意风”。在《申报》登的首映广告豪横:“富丽宏壮执上海电影院之牛耳,精致舒适集现代科学之大成。”《上海百景》里曾写道,“国泰是上海票价最高的电影院”。

上海沦陷时,国泰被日军作马厩。到1946年复映。1954年改名“国泰电影院”,20世纪60年代改为“人民电影院”。我住茂名南路163弄,到国泰看电影最多。翻当年日记,仅1971年2到10月这九个月里,到国泰观影就有13次,平均每月1.4次。其中,《南征北战》等故事片4次,《毛竹》等科教片4次,《西哈努克亲王访问天津》等新闻纪录片5次。

母亲的朋友欧阳阿姨在国泰当书记,找她买过一次热门票:纪录片《十月的胜利》。这片实为一台文艺演出录像,内有后广为传唱的歌曲《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阿姨还带我去看画电影海报,美工室在二楼,大玻璃窗朝西,面临茂名南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