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经验贴献给所有刚入行、怕得罪人又深陷职业生涯苦恼的I人编辑们。
之前看到一个做書留言,一个入行不久、深度I人(内向)的编辑深陷苦恼:——怕得罪作者、怕得罪设计师、怕得罪印制、怕得罪发行……但是“老好人”的结果就是自己的书永远不被重视,本来当编辑就不是为了挣大钱,如果再没有价值感,真的很灰心……
作为过来人,真是太感同身受了。但如果你对自己的编辑职业生涯有追求,希望有一天也成为一个社里“做出大牛书”的“大牛编辑”,就必须跨出一步:从“敢得罪人”开始。
为什么要“敢得罪人”呢?因为“大牛书”的前提,往往是突破创新。但只要是创新,无论成功那刹那总结得多好听,背后都有一条艰难沟通之路——没看见“新大陆”之前,谁也不相信有“新大陆”。大家各个岗位都是流水线作业,人家都是正常选题、正常设计、正常工艺、正常发行、正常宣传,只有你的书到处在打破常规、你就是“在给别人添麻烦”。
每个“大牛书”的编辑背后,基本都经历过跟作者死磕、跟设计师死扛、跟印制死磨、跟发行死耗,把一个I人逼成神神叨叨的E人,天天给各个岗位的人“添麻烦”,并且像个巫婆一样神神叨叨——给各个岗位的人“布道这本书的价值,你要相信它啊”。
新编辑一定要放下一个心理负担——大家的利益是共同体,你不是在给别人”添麻烦”。如果是做市场书的出版社(公司),基本上有一个规律:20%的畅销书产生的利润,养活社里80%的人。如果是奔着“填补学术空白”这种青史留名项目的大书,熬出一个大奖项,可以吹好几年的社会效益。
所以,当你做好了“不怕得罪人”的心理准备,我们现在一起聊聊编辑“不怕得罪人”的沟通技巧。
一.如何勇敢专业地与作者“死磕”
(锦囊妙计:专业力)
很多新手编辑都有心理障碍——怕给作者打电话。尤其是带着光环的“大作者”,如果稿子遇到问题,但是作者的意见比较强势,自己就“先怂一步”,想想算了,按作者的来吧。
但最后书出来的效果,也不一定尽如人意。我们要先明确一个事实:名人≠名作者≠在出版领域专业。尤其是策划的市场书,比如作者是个知名主持人、是个知名医生、某领域专业研究员……但不一定在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上能如专业作家一样规范(或能深入浅出)。这时候,当你觉得稿件遇到问题,无论对方是多大的腕儿,都要能勇敢地、专业地鼓起勇气与作者沟通。只要你的意见足够专业、足够为作者的书着想,没有一个作者会拒绝“编辑专业意见”——毕竟,谁也不希望自己出的书是“垃圾”。
前提是意见要专业。如果你不太拿得准主意,新手编辑可以先问问你的部门领导(狗头保命)。也不用太紧张自己是不是太内向、要不要跟作者寒暄啊之类——简单客套、有事说事即可。很多作者比我们还内向、还社恐、还珍惜时间。
二.如何勇敢机智地与设计师“死扛”
(锦囊妙计:理解力)
给设计师打电话“改封面”,是很多新手编辑的噩梦——恨不得先来杯咖啡、去走廊里转两圈给自己做“心理建设”。
和设计师沟通的技巧,与和作者沟通技巧完全不一样。很多编辑意会错了,拿与作者沟通的专业力,去和设计师沟通设计,然后铩羽而归。
问题就出在——你和设计师跨着工种呢。比如编辑是学文史哲统筹内容的,设计师是学美术管审美的,当编辑用自己的审美水平去judge设计师封面,设计师当然觉得你“太业余”。
新手编辑在美术领域跟老牌设计师“较劲”,基本上以不愉快结束。——除非你的美术修养比设计师还高。
那怎么办呢?你就别跟设计师讲“专业”了,要跟设计师讲“理解”。当一个设计师的作品被编辑“看懂”、被“理解”后,他就会变得非常柔软。当你真正理解了设计师的封面意图和表达,理解到了设计师想表达的那个心里痒痒的点和心思,再去和设计师沟通改封面调整,就容易多了。
不过大部分的设计师也非常内向、不善于语言表达。大部分设计师是不会给你讲设计稿思路的,就是直接扔过来一张封面图。——能不能看懂,确实也需要新手编辑一点点的理解力积累。
三.如何与印制、发行、营销老师……委婉“死磨”
(锦囊妙计:千人千面)
通常来讲,作者、译者和一部分设计师都属于“外部合作”,外部合作的沟通技巧,可以靠专业力+理解力。但是印制部门、发行部门、营销部门……一本“大牛书”的诞生,往往内部的部门沟通更微妙——不打不相识,大家意见不一样,很多畅销书都是会上“打”出来的。
虽说“要做事就别怕得罪人”,但毕竟是内部同事,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这个处理方式就没有统一技巧、需要千人千面了。
那么,具体怎么处理呢?要不咱看下期:《编辑,会做人重要?还是看稿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