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中,清流和严党斗得你死我活,小阁老经常单挑高拱、张居正,嘴仗不停、小动作没有断。
但是高层的严嵩、徐阶两个人很克制,他们把真实目的,都藏得很深。
有些事情,底下的人看似热热闹闹,危险万分。
实际上,上面的人根本不当回事。
他们眼中,有他们认为更重要的事情。
不同层级的人,对同一件事情,关注点是不一样的。
那两个老狐狸的表现,就是正常表现了。
基本层面争斗
浙江的基层斗争是最激烈的,这个战场原本是严党的,清流非要插一脚。
海瑞、王用汲是清流、裕王派来浙江的基层官员,这两人是心中有百姓的好官。
当然张居正之前并没有考虑,送两个有良心的官员来浙江,是李妃建议给世子留下一个好名声,才有了海瑞出山。
浙江的严党官员马宁远等人,只管自己的利益,心中丝毫没有百姓的死活。
这两派的焦点,是在民生与利益之间作斗争。
浙江基层的县令,原淳安、建德知县就是按照严党的命令执行,上面叫踏苗就照做,毁堤淹田也执行。
听命令的官员,才有机会升迁。
基层官员是面对老百姓的,他们靠权力去压,在他们领导的眼中,老百姓不愿意改,毁了田就是了,上面要有人背锅,那就让马宁远等人背。
人命关天的事情,在中层领导看来,就是锅或者荣誉,反正有人背就行。
海瑞、王用汲用心做事,为百姓争利益,得到百姓的支持。但在他们领导眼中,这不是听话的下属。
海瑞被何茂才扣上通倭的帽子,是死罪,天大的事情,但在巡抚眼中,就不那么大。
海瑞这么闹腾,浙江官员没有动他,很大程度他背后站着裕王,这些人忌惮。
中坚力量
中间层以小阁老,郑必昌,何茂才,包括罗龙文等严党高层。
清流则是包括高拱、张居正、谭论、赵贞吉等人。
当然中坚力量,还有杨金水等皇帝的办事人员。
这个层面的人,不面对百姓,斗争的重点,是围绕怎么做事,是怎么搞成改稻为桑,是怎么弄钱,怎么搞军事。
中层制定政策,让下面官员去执行,做得不好,锅自然是基层官员去背。
中层官员有时会私下分析形势,也是站在他们自己的角度,自己的利益去做。
比如严世蕃,他实施改稻为桑,很大程度上要捞钱,并将这作为一个大任务,其实有悖于严嵩最初的想法。
浙江的郑必昌曾经私下和何茂才分析,高层的乱局,但郑何的眼界只能看到一些表象,并不能真正理解乱局。所以他们当初看不懂胡宗宪的做法,就是正解。
严党的核心利益,是要一直掌权,但严世蕃这么搞,给了对手机会,留下口舌。
清流和严党的中间层,都是在发指令,让下面人做事,他们也是给最高层做参谋。
严嵩基本不安排具体事情,严党的活,都是严世蕃的三人小集团具体执行。
继承人之战
严嵩唯独对弟子胡宗宪非常关心,亲自下场为他争取。
严党哪怕发生再大的事情,严嵩都看不出什么表情,只要关乎胡宗宪,他表情立刻丰富起来。
比如他亲自放下面子,向清流徐阶陈情,要赵贞吉给浙江借粮,说得情深意切。
两位大佬罕见地一对一对话,徐阶还是一贯打太极,严嵩则是用下一届首辅的位置,去谈判,让赵贞吉调粮。
他为什么会为了弟子这么低声下气,连儿子严世蕃都有些嫉妒。
其实严嵩心中有数,正是胡宗宪的存在,嘉靖才不会动严党。
对于高层,他们操心的是人事安排,什么人在什么位置,对于整个集团是最有利的。
严嵩眼光老辣,早年他提拔任用的人,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最出色的就是胡宗宪。
让什么人,去什么地方办事,这是权力斗争最高的形式,是严嵩和徐阶关心的焦点。
剧中严嵩唯一一次显露真容,就是让严世蕃给胡宗宪写信,告诉他,倭寇要剿,不可全剿。
严党和清流的斗争还在继承人上,就是两位阁老的学生,胡宗宪和赵贞吉。
嘉靖自然知道,于是写青词的主题,就是贞字。
徐阶这个老狐狸,从头至尾情绪上,就没有什么大变化。
因为他关心的事情就是那么关键的一两件,其余的都不会干扰到他的情绪。
这个层面的人,已经没有了喜怒哀乐。
尾声
严党的目的是要长久的掌权,清流则是要将严党拉下马。
彼此之间的斗争,就是人事安排,东南二贞就是他们的焦点。这意味着两个党派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