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10年,嬴政病逝,沙丘政变。赵高为斩草除根,伙同丞相李斯矫诏逼迫公子扶苏和蒙恬自杀。蒙恬看了一眼万念俱灰的扶苏,撇嘴连连摆手:“要死你自己死吧,我可不当那大冤种!”
蒙恬一身凛然正气地望着那赵高的走狗,从鼻子里冷哼出一口恶气。望着逐渐变凉的扶苏,蒙恬怎么也想不明白,始皇死了为何要带走他和扶苏。爱,会消失吗?必然不会!当初将公子交到他手里,可不是为了这一刻陪葬的。
蒙恬虽然是一个武将却也懂得这其中的曲折不寻常,除非是嬴政脑子瓦特了。要知道,当时公子扶苏可以说是继位呼声最高的一位公子,不仅仅是因为他是秦始皇的长子,而是大秦百姓苦嬴政暴行多年,而扶苏主张仁爱,减轻刑罚,这正顺应民心。
当然这种仁慈在嬴政的眼中就是妇人之仁,所以将其贬到边疆去和蒙恬作伴,希望能让扶苏的性子更嗜血更像一个大秦的君王。当然,嬴政对于培养扶苏并不怎么急切,毕竟自己准备长生不老,继位之事来日方长。谁能想到,就是这来日方长,让大秦本来就不富裕的气数雪上加霜。
蒙恬看着手捧诏书的使者狡诈一笑,心里便道此事必有猫腻。他必须要活着,为扶苏讨一个真相,为蒙家满门忠烈讨一个说法,绝不肯如此屈辱而亡。
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大业中,蒙恬的祖上蒙骜还有父亲蒙武都为统一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到了秦始皇这一代,蒙家出了两员猛将,一个是南征北战的蒙恬,大败齐军履立战功,另外一个是弟弟蒙毅为始皇出谋划策,兄弟二人接替了王翦父子,成为了大秦的中流砥柱。
嬴政兼并天下之后,卢生曾经以神的旨意向嬴政透露天机说“亡秦者胡也”,嬴政因此将蒙恬派到了边疆抵御胡人。三十万大军在蒙恬的带领下一路北逐戎狄,收复了黄河以南,在边境修筑了一万余里的长城用来抵抗外敌入侵,风风雨雨,酷日严寒一守就是十多年,匈奴因为忌惮蒙恬始终不肯进犯。
正因蒙恬勇猛如此,赵高和李斯合谋赐死扶苏之时,便决心对蒙恬也痛下杀手。那蒙恬三十万大军不是闹着玩的,谁也不敢给自己留下这么大的祸患。
蒙恬顽强抵抗,拒不自尽,那几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宦官打量着蒙恬一身腱子肉也不敢轻举妄动,更何况蒙恬身后还有一群忠心耿耿的士兵。使者心里也明白,这些士兵只听将令,管他哪朝天子哪朝臣。
使者皮笑肉不笑地点点头,扬长而去,只命人将蒙恬的将印收回,并在李斯安排的内应下将其关押到了阳周大牢。
胡亥等人听说扶苏已死,兴奋异常。狼狈为奸地三人齐齐地松了一口气。丞相李斯庆幸这步险棋走得还算顺利,没了扶苏这张王牌,就算蒙恬有三头六臂也兴不起太大的风浪,他李家世代荣耀将从这一刻得以保全。
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下,只见赵高暗暗捏紧了拳头望向了阳周方向,眼中闪过一丝杀戮之光,他明白蒙恬必须要死,因为蒙毅已经赶回咸阳了,兄弟二人聚首,只怕情况不妙。这蒙毅刚才我们讲了是蒙恬的弟弟,这个人和赵高结了很深的梁子,赵高一心要处死蒙家,私人恩怨占了很大比重。
嬴政在世时,赵高因为精通刑法很得宠,但并不是唯一的宠爱,被称为忠信大臣的蒙毅也熟读律法,因为蒙家兄弟的势力赵高始终屈居人下。有一天,赵高犯了大罪,嬴政将他交给蒙毅处置,蒙毅早就看不惯一个宦官耀武扬威的样子,也不管嬴政心里怎么想的,他直接秉公执法判了赵高死刑。
但嬴政舍不得啊,只好拉下脸求蒙毅网开一面,就赦免了赵高。赵高大难不死,因此嫉恨了蒙毅,此为前话。
赵高正回忆往事呢,胡亥傻乎乎地一蹦三尺高凑到赵高身边:“赵高,要不咱把蒙恬放了吧,扶苏都死了,关他也没必要。”赵高嘴唇抖了抖,眼珠子一转对胡亥假模假样地说道:“老大,你知道吗,当初你爹可是一直想立你做太子,就是蒙毅那小子瞧不起你,这才没立成。这货你不杀他,难道留着过年吗?”
胡亥一听火冒三丈:“杀,必须杀!”当时胡亥的哥哥(不是扶苏)有个儿子叫子婴,他听说秦二世刚走马上任就要干虎事,连忙上前规劝:“叔啊,赵迁当时杀了李牧就亡国了啊,田健重用后胜也亡国了,你可别走人家老路!”
赵迁和田健可以说是历代国君的反面教材,人不在江湖却总有他们的传说。但是这胡亥只知道吃喝玩乐,听不懂这种委婉的谏言,捂着耳朵说道:“不听不听,王八念经。”
蒙毅就这么莫名其妙地处死了,赵高恨不得在他坟前蹦迪庆祝。但是,只死一个不是目的,还剩一个阳周的蒙恬,在赵高苦口婆心的劝导下,秦二世胡亥决定对蒙恬下手。
蒙恬在大牢中听闻弟弟惨死,又见大秦江山落入胡亥之后已无回天之力,捶墙痛哭:“蒙家上三代开始数,各个忠烈,岂料我如今落了个如此下场。老子三十万精兵要是想反你,轻而易举,只是,我不能对不起先皇对我蒙家的重用。老子也干不出那背信弃义的事,事到如今,唯有一死能明志!”
说罢,蒙恬服毒自杀,含恨而终。
对于蒙氏兄弟,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评价是死有余辜,因为蒙氏愚忠,任由嬴政劳民伤财胡作非为而不劝谏,算不得忠臣。然而,历史已经远去,是非功过谁又说得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