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10年,顶着“最牛产投城市”光环的合肥,路向何方?
新鲜出炉的《合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简称《规划》),为合肥作出三个核心功能定位:中部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
于外界的解读中,《规划》预示着合肥要走一条注重内涵式的发展道路,从而竞得“新增量”。
事实上,在城市发展从“增量时代”向“存量时代”转变的当下,如何挖掘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量”,已成诸如合肥此类后发特大城市“投注”未未来的“关键一问”。
图| 庐阳城区风貌 李中蒙 摄
从内涵式发展视角看,今后,合肥“新增量”的活水之一,源于“产业之核”与“城市之核”的深度有机融合。
沿此逻辑思考,“新增量”的关键落点之一在庐阳区。作为奠定合肥历史的“老城”,庐阳区不只是合肥“历史底蕴、人文积淀”承载地,也是实现都市工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两业融合”的优势城区。
曾缺位于都市工业而“忧”的合肥老城,如今正乘着新质生产力培育的东风,而悄然向“优”转身。
“优”的注脚之一:2024年合肥已公布的前两季度投资“赛马”成绩中,庐阳区连续位列四城区之首。
“优”之“势”——“总部”的笃信
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产业,重点在于项目,出路在于招商。合肥城市何以 “进化”?项目与招商是最强底气。
这份“底气”的说服力何来?且看2024年庐阳区的招商成绩,不言自明。
先看数量。这一年,庐阳区新签约落地项目超110个,同比增长超50%;其中超亿元项目超60个,同比增长超70%,落地项目平均投资强度提升12.92%。
再看质量。一众“实力项目”纷纷落地:目前国内唯一能够实现氮氧传感器全国产化替代的科技创新企业中科智;拥有高性能MEMS(微机电系统)电场传感器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及可靠性等多项关键技术的中科飞龙;国内稀缺的空间计算方案提供商耀宇视芯;专门从事精密光学仪器及高品质光调制器开发和制造的技术型公司脉博光电;国内创立独立自主可控的极紫外激光器量检测设备的皓宇芯光;拥有自主研制热分析与量热仪技术、实现国产化替代的中科热仪;专注于IT运维智能化、致力于大规模机器数据实时分析的溪数科技……
图| 安徽中科热仪科技有限公司丁延伟团队
应值一提的是,上述项目是以“全国总部”的形式落地庐阳。
同时,全球最大的混合办公解决方案提供商IWG集团雷格斯(Regus)品牌安徽首店,在商用车制动压力传感器领域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的胜脉科技区域总部,为楼宇自动化控制设备等配套设计、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的顶锋集成区域总部等也“牵手”庐阳。
图| 安徽瑞控信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展厅
行业头部不约而同将“总部”或“首店”置于庐阳,不言而喻的成色背后,也暗含它们对庐阳未来发展潜力的笃信。
另外,还有53个传感器与仪器仪表项目、36个文旅商项目、21个信息技术项目、13个金融项目、8个新能源项目,他们分别是都市工业到生产性服务业的“翘楚”。
一定意义上,它们相聚庐阳,未来释放的能量也着实令人期待,而这也契合合肥着眼于内涵式发展获取“新增量”的底层逻辑。
“进”之“源”—— 重构的动能
细看上述项目,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越来越多的先进制造业,正在与这座城区结合。
于是,一个疑问随之产生:缘何如此?
时间拨回2023年12月27日,在区委五届六次全会上,庐阳区确定“2+3+X”产业体系,即金融业、商贸业2大特色产业,光电与仪器仪表产业、软件与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聚变能源、深空探测等一系列未来产业。
图| 在安徽中科太赫兹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室内,科技人员正在调试太赫兹人体安检设备 赵明 摄
这对庐阳区而言,最大意义在于,重构区域发展的新动能。
此前,庐阳区优势产业是传统的金融与商贸,先进制造业则是短板,与合肥市“芯屏汽合+急终生智”的制造产业体系没有形成强有效的“链”上呼应。
锚定“2+3+X”产业体系,尤其是对光电与仪器仪表产业、软件与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的“重仓”,庐阳区是在补上与合肥“强链”的一环,从产业上实现优势再造,进而实现“动能转换”。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光电与仪器仪表产业的代表,传感器产业是庐阳区的攻坚产业与招商的“爆破点”。
图| “芯庐州”集成电路产业园效果图
这并非庐阳区盲动的抉择。一方面,传感器技术被誉为“智能制造的基石”,选择传感器产业,一来可以“链”接合肥产业体系,二来也是助力合肥先进制造产业实现“强链”;另一方面,传感器技术企业往往不强调规模载体,利于在庐阳区这种非空间优势的城区实现落地。
思路一开,出路便来:组建五大产业链工作专班,布局长三角、珠三角离岸招商中心,活用基金招商、图谱招商、以商招商等新模式,引进并落户产业链旗舰型项目和高成长科技型项目。
而对传感器产业的聚焦,更是赢得了合肥市及传感器企业的认同。2024年合肥市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大会在庐阳区召开,吸引近200家企业参加,七大项目签约,金额超50亿元。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已有53个传感器产业项目相继落地庐阳区。
图| 2024年合肥市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大会在庐阳召开
未来,擦亮合肥国际传感智造港“名片”,将是庐阳区重构产业识别度的发力方向。
为此,庐阳区从空间、政策双向发力:构建“一港七园”的发展格局;制定《庐阳区支持传感器产业发展专项政策》,从企业总部落地、固定资产投资等全生态给予相应支持。
一个长三角地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传感器产业集聚地正在加速形成。
“化”之“翼”—— “塔尖”的力量
重构动能之外,庐阳还需要兑现当前区域内聚生的科技资源禀赋,呼应合肥科创的同时,进化出今后振翮高飞的核心竞争优势。
作为合肥未来大科学城的主要承载地,庐阳区集聚了诸如以BEST、CRAFT等大科学装置为代表的“国之重器”,拥抱着科学岛、能源研究院等高能级科研院所……上述事关基础科学的世界最前沿创新平台,汇聚了一股“塔尖”的科技力量,无疑成为庐阳区发展的比较优势。
图| 合肥未来大科学城 何刚 摄
比较优势何以转化为竞争优势?
庐阳区解题思路是全域科创。2023年2月,庐阳出台了《“都市科创”行动实施方案》,构建“一城三园”都市科创空间。
对于肩负合肥老城更新重任的庐阳区来说,都市科创还有一重意义:提供更新的内容价值。
在老城里,庐阳以三孝口繁华区域为支点,梳理和盘活部分老旧及闲置楼宇,以长江路为主轴升级改造“科创大街”,形成一个“T”字形的“科创T台”。作为“科创大街”的改造示范工程和起点,“红专1号”科创驿站承接了中国科大、科学岛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一批成长性高技术企业正于此落地生根。
图| 庐阳中科大校友创新园
此外,围绕大科学装置集聚区,庐阳区打造“一城两园”:即合肥未来大科学城将建成科技成果“三就地”的源头创新示范新城,董铺湖高科技成果转化园将逐步建成高层次人才聚集的国际化科创社区,庐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将建成产业结构优化、营商环境优良、新兴产业集聚的现代化科技产业园。
图丨董铺湖风投创投街区 彭俊 摄
未来,庐阳将建设集成电路、科学仪器、中科未来创谷、智能传感器、AI仿真5个产业园和科创金融、未来大科学城、未来农业科技示范、高端总部经济、深空产业5个集聚区,实现“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不出园就有产业链”的效果。
变之“盾”——有为的政府
从重构发展动能,到凝聚核心竞争优势,合肥老城进化以 “有为政府”——强化要素保障为后盾。
首先是金融保障。当前,庐阳区组建25支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245.16亿元,初步覆盖至科技成果转化全过程,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创新型企业提供全方位资金支持。
图| 庐阳“金色小管家”深入企业走访
值得一提的是,庐阳区组建“金色小管家”服务团队,打造“金色驿站”金融机构服务平台,邀请中国工商银行19家金融机构入驻,将中小微企业金融需求对接至“金色驿站”。入驻金融机构通过尽调后,“一企一策”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
其次是服务保障。管理清单化、调度节点化、督查经常化,保障上落实“五个一”机制,即“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项方案、一抓到底”,服务上出台《庐阳区产业项目“局长服务员、区长店小二”工作机制》,做好项目从在谈、筹建、建设到投产运营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最后是作风保障。“等待是镜花水月,奋斗才是真金白银。”不甘的庐阳人正树牢担当的责任意识,激发比学赶超的标杆意识,以“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干劲,拼出一个新庐阳。
归根到底,一切的落脚点是在合肥老城植入强健的产业骨骼和“塔尖”科技的基因。
图| 合肥国际陆港 赵明 摄
需提一笔的是,坐落于庐阳区的合肥国际陆港,与《规划》中为合肥定位的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可互为补充,为合肥老城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合作提供外向型的赋能。
于是,回到文章开头,《规划》为合肥作出三个核心功能定位——中部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最终在庐阳区实现一种立体式呼应。
或言之,演绎出合肥历史的庐阳区,正进化着合肥的城市未来。
• end •
来源:聊时局
供稿:陶伟
审核 | 余挺生 责编 | 吴京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