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昆明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昆明会堂开幕。本次会议应出席代表441人,实到代表424人,符合法定人数。刘洪建、刘申寿、杨正晓、杨皕、徐晓梅、何健升、唐琪、王忠、李开德、陈江、李庆平担任本次大会执行主席。大会执行主席、主席团常务主席杨正晓主持开幕大会。市长刘佳晨代表市人民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之年。新的一年,昆明市将努力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推动“六个春城”建设取得新的更大成效,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2024,稳中有进

GDP预计达8200亿元

过去一年,昆明市经济运行顶压前行、稳中有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发展质效有了新提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跨过8000亿元台阶,预计达到8200亿元,“强省会”行动落地落实、见行见效。

工业经济实现新跃升。87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开工建设,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26%。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3户。工业成为全市经济增长主引擎。

对外开放开启新篇章。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固定投资累计突破100亿元,是托管前6年总和的16倍。中老铁路黄金大通道作用日益凸显。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对外辐射能力持续提升。

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稳增长提速增效。落实落细国家、省一揽子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两重”项目建设扎实推进、“两新”政策落地见效。

促消费成效明显。新开首店达56家。落实落细“以旧换新”政策,带动汽车、家电消费175.53亿元。直播电商等新业态蓬勃发展,线上商品零售额增长23.67%。

城区经济持续发力。楼宇经济不断培育壮大。会展经济健康发展。总部经济快速发展,新认定5户总部企业,全市总部企业达418户。

房地产市场呈现止跌回稳态势。122个保交房项目交付35061套,交付率达87.53%。8个配售型保障房项目开工建设。

2025,实干为要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产业投资增长7%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完成省下达目标。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工作报告划出8大重点工作。

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加快重大项目建设。聚焦重点领域,力争纳入省级重点项目150个以上,实施市级重点项目350个。加快中铝铝箔、富民抽水蓄能电站等重点项目建设。建立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库,力争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达40%以上。

推动消费提质扩容。持续培育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支持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托育产业。深入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新增试点社区10个。

精准推进产业招商。探索招商新模式,策划包装不少于50个重点产业招商项目。力争引进亿元以上省外产业项目170个以上,引进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或“小巨人”企业投资产业项目30个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左右。

千方百计稳楼市。加快发展保障性住房,着力满足城镇住房困难工薪群体的刚性住房需求。提速22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实施好8个配售型保障房建设项目。合理控制新增房地产用地供应,积极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地,持续推进存量商品房去化。

着力构建体现昆明特色和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

争当全省新型工业化建设排头兵。实施工业技改、技术创新项目100个,确保四个传统产业产值达到3000亿元以上。培育工业母机产业,力争装备制造业总体规模超800亿元。落实黄金产业发展扶持措施,力争黄金产业规模超350亿元。建设生物技术药创新高地。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工业投资增长5%。编制低空经济发展规划,开展低空应用试点场景50个。

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打造面向“两亚”数字合作示范区,实现数字出海。推广人工智能行业典型示范应用10个以上。启动50个数字化转型试点项目,培育30户“小灯塔”企业、5个“链式”转型案例。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300亿元。

促进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昆明国际陆港42个重点项目建设,组建现代物流产业链主企业联盟,推进王家营片区物流产业提质升级,争取安宁北港海关监管场所建成投入使用。

深度推进文旅融合。深化农文旅融合,培育19个乡村旅居重点示范村。创新推出“轻松住”套房酒店、创业公寓等新型旅居产品,打响“旅居昆明”新品牌支持石林景区创建文旅部世界级景区。推进国家植物博物馆线上馆、石寨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确保接待游客人次、旅游业总花费均增长10%以上。

全力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

提升教育发展质效。新建、改扩建20所以上公办幼儿园,力争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提升5个百分点以上。新增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位2万个以上,争取2个县通过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评估。新增省一级普通高中公费学位1500个以上。力争新增“3+2”高本、“3+4”中本贯通试点各1个,加快推动市属高职院校“双高”建设。坚决守住学校安全底线,力争50%的县区建立“教联体”。

加快科技创新发展。支持滇中新区未来交通科学城建设,打造全省创新策源地。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让更多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00亿元以上。

打造人才集聚高地。持续推进引才引智计划。实施银龄计划。深入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加强人才社区建设,提升配套服务质量,让各类人才在昆明安居乐业、安心发展。

切实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加快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改革全国试点,推进“交地即交证”常态化高效审批。推动市属国企实现“五强、五优、五提升”。深化教育、科技、“三农”等领域综合改革。

加快建设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启动国道G213线磨憨尚岗至口岸段改扩建、茶农大道、磨憨大道等“三横三纵”骨干路网建设,完成磨憨公路口岸综合提升改造(一期)工程。谋划实施项目175个,新开工48个,力争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亿元。推动昆明南站客运口岸临时开放,推进磨憨边民互市开展落地加工。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深化与上海等地区为重点的东西部协作,合力推动昆明承接产业转移园区和磨憨沿边产业园协同招商引资。

推进更高水平开放。稳定运营“澜湄快线+”国际货运班列品牌,全力建设中欧(亚)班列集结中心。助力昆明机场航空口岸扩大开放。深入推进贸易富市,认定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企业6户,确保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5%左右。

打造更优营商环境。落实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在40%以上。加大“个转企”和个体工商户精准帮扶力度,净增“四上”企业200户以上。

加快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加快推进长龙、陆寻、福宜高速公路建设,力争福宜高速城外段主体工程基本建成。昆明西客站全面开工,基本完成渝昆高铁(昆明段)管线迁改。加快地铁1号线西北延、2号线二期工程、长水综合交通枢纽交通配套工程建设。推进长水机场改扩建工程。力争乌东德至白鹤滩高等级航道项目开工。完成清水海原输水隧洞迁改。实施4件城市面山拦截滞蓄工程,开展东干渠河道工程治理,实施20座水库除险加固。

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持续推进13个“特色风貌街区”打造,抓好14个“严格管理街区”、54个“秩序提升街区”整治提升。完成主城区8.7万盏城市照明设施节能改造。新增城市绿地200公顷。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确保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万人,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高标准农田占耕地面积比重达35%以上,确保粮食播种面积达353.9万亩以上。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1500亿元,全市农业龙头企业数量达948户。新改建农村公路200公里。改建农村卫生公厕100座、农村卫生户厕1.3万座。

精心擦亮绿美春城生态底色

着力提升生态环境品质。抓好滇池、阳宗海、螳螂川、牛栏江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国控、省控地表水断面达到考核要求,云龙水库等7个水源地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加快推进滇池流域入河(湖)排污口整治,做好清河、清管、清池工作,持续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完成水土流失治理260平方公里、林草生态保护修复不低于50万亩。稳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快东川堂琅变电站等电网项目建设,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380万千瓦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45%以上,绿色能源产值达320亿元。

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确保全年提供有效就业岗位16万个,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加快零工市场和就业供需平台建设,打造更多就业“幸福里”社区。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力争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546万人、155万人、188万人、599万人。培训养老护理员2000人以上,提升城市养老服务水平。落实生育支持政策,加快普惠托育体系建设,力争婴幼儿每千人口托位数达4.5个。

夯实全民健康基础。全力配合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加快磨憨医院建设,推进寻甸县医院搬迁,争取市第二人民医院投入运营,推动延安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市儿童医院等实现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争先进位。力争全市95%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基本标准,75%的乡镇中心卫生院达到国家推荐标准。“15分钟健身圈”覆盖城市社区,举办群众性健身活动150场以上。加快推进现有体育场馆及拓东体育场提升改造,建成30个以上体育服务综合体。

促进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防范房地产领域风险,完善房地产全过程监管,整治房地产市场秩序。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建立健全12345热线综合民生服务工作机制。

筑牢公共安全防线。常态化开展公共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向事前预防转型。持续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坚决杜绝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提升应急指挥、救援、物资保障能力。

开屏新闻记者 罗宗伟 张田睿 蓝灏 周明佳 通讯员 赵荣荣

责任编辑 猫恩泊

责任校对 杨飏

终审 编委 陈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