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现存最早油画实物在哪里?在国内从事油画创作最早的一批画家有哪些?最早在国内开设画店的人又是谁?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上述几个问题的答案,都跟广东有关。中国美术馆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广州美术学院、澳门城市大学博士生导师梁江表示,谈西方绘画如何进入中国的时候,必然要谈到广东,换句话说,中国近现代美术的第一章应从广东写起。




《桐荫仕女图屏风》(清康熙,传焦秉贞作,最早出自中国画家之手的油画


▲《野墅平林》(绢本,传利玛窦所作,约17世纪初,辽宁省博物馆)


▲明末木板油画《圣弥额尔大天神像》传倪雅谷作澳门天主教艺术博物馆


《广州戏棚一景》 (佚名,清末,香港艺术馆)

中国现存最早油画实物

广东新会博物馆“木美人”

在广东新会博物馆里,有一组“另类”的油画,两个画在门板上的外国面孔的女性,穿着汉服,动态优雅,侧着身子,近乎正脸向前,像极了古代门神的站姿。

如此独特的构图和造型,十分鲜见。更值得一提的是,原来,这是目前为止,我们所知道的中国现存最早油画实物。按新会李氏族谱记载,此为族人李仕升在明洪武年间任莆田教谕时运回。也就是说,它距今有500余年,比1582才到澳门的利玛窦还要早百余年。

梁江分析,“两个仕女分别画在两块木门板上,大致相当于一个真人大小。我们看到的形象,衣着有点像汉代的特征,还有一些抽纱类的装饰花纹。由于它画在门板上,长年受到烟熏火烤,已看不出服饰的颜色。但是此画的绘制者是谁?为什么是一对门神式的油画?仕女穿着是汉人服饰面部却有西洋人的特征?这些问题至今都还是谜。”

国内最早的油画家

南海关作霖

上述谈到最早的油画,但不知道画油画的人是谁,真正有据可查的第一批油画家,要追溯到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前后,这批画家依然是出现在广东。

梁江介绍,在当时,广州出现了一批绘制西画的中国人。他们师从西方专业画家,临摹西方不同风格的绘画原作或印刷品,一部分佼佼者采用西方绘画技术与材料创作,以中国风物为题材,绘制了大批油画、水粉画和水彩画。这些画销售给广州的外国人,而后流向欧洲,因此得名“广东外销画”。

不过,遗憾的是,外销画家及画工原来的中文姓名大多没有留下来,后人所知只是他们制作外销画时的英文名字的音译。广州的职业画师中西混合,以西画材料和稚嫩的技法描绘东方的风情。

“他们的特色与清廷的郎世宁及其他宫廷画家的‘清宫古格’截然不同。由于‘林呱’这些‘无名’画家的画法,以及他们与钱纳利之间的关系,广东外销画是清宫油画之后,中国早期油画的又一重要现象。”梁江说。

在海外史料中从事外销画最早的人叫Spoilum(中文姓名无考,音译史贝霖),乾隆末至嘉庆初是他的绘画经营盛期,国外保存着1789年他为夏威夷一位贵族妇女画像的记录。

尽管海内外学者对史贝霖(研究认为可能跟关作霖为同一人)的确切身份和行迹,有多种不同看法,但梁江认为,“关作霖作为有正式文字记载最早去欧美学习油画的中国人,也是最早在国内开设画店,销售自己油画作品的人是无可怀疑的。”他介绍,关作霖是国内史籍有明确记载从事油画创作最早的画家。《南海县志》有小传:关作霖,字苍松,江浦司竹径乡人(现属佛山南海)。少家贫,思托业谋生,又不欲执艺居人下,因附海舶,遍历欧美各国,喜其油画传神,从而学习,学成而归,设肆羊城。为人写真,栩栩欲活,见者无不诧叹。

关作霖出生年代当在乾隆二十年前后,主要活动在嘉庆中叶,即19世纪初。与关作霖有同等影响的人是关乔昌(林呱),他师从英国画家钱纳利。

在中国油画发展进程中

广东“外销画”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咸丰年间(19世纪30-60年代)是外销画的鼎盛期。当时广州十三行集中了很多外销画专营店铺、作坊,很多是前店后坊,画工有二三千人之多。外销画的制作过程是流水作业,有人起稿,有人上色,有人勾线。

梁江介绍,当时的外销画分为不同类别,大宗的一个是油漆画,二是通草纸画。外销画顾名思义主要卖给外国人,所以作品多迎合外国口味。外国人喜欢广东风物,因此外销画的主题多有当时广东的风光和民俗。早期的外销画画法有比较浓厚的17世纪荷兰的绘画风格,后来又转向英国式。

广州艺术博物院研究馆员陈滢曾就这个现象专门撰写《清代广州的外销画》,她介绍,“在靠岸停泊期间,他们将大批丝绸、茶及瓷器装载到船上,同时水手也必定去寻找、换取或购买礼品,以便带回去送给家人或亲戚。他们购买的物品中,有一项便是绘画,其中又以壮丽的风景画、或是人物画像最受欢迎。主要是这些画的题材,都是中国山川风物,却具有西洋绘画风格,但都是由中国艺术家们手绘而成的……这些画的购买者多为西洋人,所以我们称这些画为‘贸易画’。”

刘淳在《中国油画史》里如此介绍:油画最早由欧洲传教士带入中国广东,因此广东是中国最早接触欧洲油画的地域。在后来的发展中曾出现过南北共存并对峙的态势——北方宫廷皇帝对传教士画家的御用而使北京成为油画重镇;在南方的广州口岸,随着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民间绘制的油画在较短时间内剧增并逐渐成熟,也形成了南方油画重地。从而构成油画在中国传播的三个重要途径——传教士的文化传教,宫廷皇帝对油画的偏爱,中西文化、经济上的交往中出现的民间油画。这三条途径构成了中国油画的早期形态。其中,广东“外销画”在中国油画发展进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也产生过极大的影响。

梁江也认为,广东外销画的兴盛,是研究中国早期油画史必须关注的一段非常重要的史实。

后来,随着摄影和制版印刷术的出现,外销画逐渐式微。至道光、咸丰年间,摄影术的传入代替了画工的手工作业,很多画店的销路大受影响,外销画由此走向衰落。

拾遗

“美术”一词的来源仍需考证

“美术”一词出现于何时?学界有人说,“美术”一词来自日本,但梁江认为,这种说法并无确证。据日本学者研究,日本明治时代启蒙思想家西周(1829-1897)在1872年《美妙学说》中,第一次使用了“美术”。若以此推算,至少已迟于中国八九年。因为早在1864年,上海教会开设的孤儿院搬到土山湾后,附设美术工场,已称为“土山湾美术工艺所”。“美术”一词到底始于哪一年,我们尚无确凿的依据,但可以肯定,这不是像“漫画”一词那样从日本进口的。希望美术史学界能对此作进一步的考证。



人物介绍 梁江 现为中国美术馆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广州美术学院和澳门城市大学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美术馆副馆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广州美术学院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所所长。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