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无边界”的美术馆拥有怎样的可能性?苏州当代美术馆用行动给出答案。

金鸡湖右岸,雏形已现的苏州当代美术馆以傲然之姿,成为城市当仁不让的文化新地标。虽然实体场馆尚未建成开放,但是在苏州人的年度文化生活中,苏州当代美术馆已然占据“一席之地”。


没有美术馆的实体空间,艺术便无法流动了吗?事实并非如此。2024年,苏州当代美术馆推出开馆预热项目,依托行业优势资源,创新性打造了两个预热项目品牌——“空间生产力”及“右岸讲堂”,通过独特的项目策划,为美术馆集聚了第一批忠实观众。

艺术在城市间流淌

2024年4月,苏州当代美术馆“空间生产力”项目惊喜“上线”,首个项目“宋冬:吃城市”在苏州奥体中心商业广场一经发布,迅速引起市民围观。开幕当天,近2000位市民,以及来自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艺术爱好者汇聚园区,共赴一场“吃城市”的艺术之旅。

“吃城市”由艺术家宋冬发起,已在全球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城市成功实施。项目由艺术家与当地志愿者共同完成,通过“零门槛”的互动参与,让艺术创作走出美术馆,走进城市公共空间,融入市民生活。

在苏州当代美术馆推出的这场项目中,宋冬和22位志愿者合作,历时5天,使用各种类型和颜色的饼干,搭建了一座面积100多平方米的“城市”,并在其中融入苏州代表性的建筑场景。


宋冬表示,在创作过程中,他扮演了“城市规划师”的角色,确定大概的“城市格局”,提前对志愿者进行培训,而项目中的标志性单体建筑都是由志愿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建成。“苏州工业园区是一座现代开放的新城,其发展特质也体现在文化艺术的发展方面。苏州当代美术馆打造‘空间生产力’项目,消除了传统意义上美术馆的‘围墙’,让艺术进入城市公共空间,实现了艺术的‘流动’,让市民有了更多亲近、参与艺术的机会。”宋冬说。

首场项目启动后,几乎每个月

苏州人都可在不同的地点

邂逅全新的“空间生产力”项目





今年以来,苏州当代美术馆“空间生产力”系列项目已举办8场,包括“有金小组:有记花房”“赵仁辉:都市荒野侦探”“胡尹萍:杂格咙咚”“绘造社:飞屋”等等,邀请活跃在当代艺术第一线的优秀艺术家,将艺术创作、艺术作品带到商业载体、市民中心等,让城市的任何空间都可以变成艺术活动实施场地,用当代艺术观念激活城市生活。


苏州当代美术馆执行馆长王晓松表示,“空间生产力”系列项目是苏州当代美术馆走出传统运营模式,将美术馆的工作扩展到城市生活的创新之举。虽然美术馆尚未建成开放,但艺术仍可以在不同地方、以不同形式进行“发声”。艺术家与民众一起,挖掘苏州城市空间的可能性,为市民制造从熟悉的情境出发与艺术相遇的机会,让美术馆成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链接点而存在。“明年,‘空间生产力’项目还将持续推进。通过这样的互动项目,我们希望打破美术馆的‘边界’,让艺术创作与思考在具体空间中进行。”王晓松说。

作为“空间生产力”项目的配套,苏州当代美术馆还举办了40余场免费公共教育活动,为不同年龄层的观众带来与当代艺术亲密接触的机会。

思想交汇共促联结

回忆起国际博物馆日在园区聆听的“生动一课”,博物馆从业者小夏至今仍觉记忆犹新。

“讲座邀请了策展人许潇笑老师,围绕‘博物馆里的叙述、阐释与展示’进行分享。之前我就特别喜欢许老师的策展视角。讲座中,许老师提及,观众来博物馆不是一定要学到什么,展览最大的魅力在于分享他人的生命体验,带给观众看世界的全新角度,让人的内心更加平和、宽容。我特别认同这一观点。”小夏说。


这一场聚焦博物馆主题

带给人无限回味的讲座

正是“右岸讲堂”与观众的第一次见面

为助力苏州与世界展开更深层次的文化联结,2024年,苏州当代美术馆特别推出常设学术文化活动品牌——右岸讲堂,邀请在人文社科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以系列讲座、文化沙龙、学术研讨会等形式,展开跨学科、跨领域、跨文化的深入对话,共同探讨泛文化艺术的关键议题,在更广阔的思想场域中激发新的可能。


苏州当代美术馆坐落于金鸡湖右岸

是园区打造“世界级城市会客厅”的

重要载体之一

一处空间如何赋能城市与世界的联结?苏州当代美术馆试图通过一次次思想的碰撞来寻找答案。截至目前,苏州当代美术馆共开展8场讲座,邀请包括香港M+博物馆营运副总监在内的专家学者们在展览策划、建筑设计、知识产权、美术馆管理运营等领域展开专题探讨。


在王晓松看来,美术馆不仅是城市生活的载体,还是城市文化的容器,更应是触发思考、推动情感连接的桥梁。

“苏州当代美术馆预计2026年正式开馆。在此之前,如何让美术馆‘活起来’?这是我们开展一系列探索的原因。希望通过多项‘前置’动作,走出美术馆固态空间思路,塑造苏州未来生活的重要艺术生产力。美术馆建成后,也将持续打造无边界的艺术空间,让艺术与城市生活相互激活、相互赋能,推动苏州城市建设迈入更加关注人文关怀的新阶段。”

金鸡湖畔,关于城市文化发展与艺术实践的故事正在书写。一座“无边界美术馆”还将呈现怎样的可能性?新的一年,拭目以待。

来源:园区融媒体中心 严春霞

拟稿:余杨

审核:曹薇

审签:方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