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附试题)
最近,深圳南山区小学四年级期末试卷火了。原计划考试时间90分钟的数学题,一共36道题,整整6页A4纸(以往4页),因为题目太难导致延时20分钟而冲上热搜。
太难为学生了?
网友们认认真真研究起了这份“破例延时20分钟”的试卷,发现“不简单”:这份题大胆打破传统出题套路,不再机械地考课本上的知识点,而是融入大量生活常识、时事热点,如垃圾分类、航天成就等内容都出现在试卷上,使题目变得更加“具体”。
感受一下
这里的“具体”,除了内容是结合生活实际,在题目字数上也变得更多,不少题目仅题目陈述就超百字,给学生读题带来了不少压力。网友们惊呼:这是语文老师出的数学试卷吧?
面对如此前卫的“新鲜事”,不少家长还特地打印一份回家,给孩子做一份,自己做一份。少部分家长家长表示“可以接受”,也有家长表示“很崩溃”,觉得自己在做“阅读理解”题;但更多人对这套创新型试题表示质疑。其中,“题目太长太难”“语文数学边界不清”成了网络上争论的焦点。
有网友计算过,90分钟36道题,平均每道题150秒钟,即两分半钟一道题。在这两分半里,四年级的学生需要完成读题、理解、思考、计算、书写。而且是通篇的理解应用型题,不得不说,确实“压力有点大”。
有一条高赞评论说:数学考的是逻辑和思维,考阅读理解的是语文,貌似创新,实则出题失败。这应该也代表了很多网友的共同心声。但在这一片倒的“批评声”中,我认为这份试题作为一次探索,还是可圈可
做“生活的题”
我是属于那种逻辑思维能力比较一般的孩子,甚至有时候理解能力都有点差。在我上学的时候,我常常理解不了老师讲的知识,不知道它跟我的生活有什么联系,我无法代入情境去好好理解一个知识。
真的只是机械式的死记硬背,因为我记性还比较好,又比较愿意去记忆,成了典型的“贝多芬”,但我并不知道这个知识背后是什么意思。我的知识是点状的、零散的,我很少能够灵活地用上我的知识,有些离生活比较远的学科,更难调动我的学习兴趣。
深圳的这份题,正是回应了我小时候的诉求。虽然来得有点晚,也有点“毛手毛脚”,但总归是这走在了时代的前端,我很欣赏这种“敢为人先”的精神。他们敢于突破常规枷锁,虽然可能面临风险,但也可能成为第一个“吃到螃蟹的人”。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愿意成为他们的“试验品”
这样的出题方式,就好像一阵春风,给教育带来了新活力,让孩子们实实在在地明白“学习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读这一套题,你会感受到,知识不再是悬浮在书本的上空,而是稳稳扎根于生活的大地。学生通过做题也能明白:学习可不是只为了考试,而是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
不同的“感知”
通过考试,来倒逼教育改革,也许比各类冗长的理论研讨、政策宣讲来来得更有实效。去年的中考题,其实已经传递出教育风向变化的信号。
中考作为升学的重要关卡,题目越来越重视综合应用能力。经常会出现跨学科的题目,一道题里既有物理知识、数学方法,又需要用语文来表达清楚,逼着孩子们打破学科界限,把知识串起来,学会灵活运用。
南山小学的试卷创新和这其实是一个思路,都在向过去那种死板的学习方式说“不”,催促着教育改革加快脚步往前走。我认为这是培养综合型人才必经的阵痛期。
01.学生
从孩子成长的角度来说,这份创新试卷就像一朵小火苗,点燃了他们的好奇心、探索欲,有助于综合素质培养。当孩子们发现,平时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能在考试里派上用场,他们就会更主动地去观察周围的事,不再是被动地等着老师灌输知识。
而且,死记硬背的压力一下子就减轻了,学习环境变得轻松愉快。对他们来说,学习不再是一个个被动任务,而是一场充满惊喜的发现之旅,这比大人们追着在他们耳边讲“道理”来得更实在。
02.教师
然而这对于教师,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出题,按照教材和知识点,按部就班即可;现在则需要老师们拥有 “十八般武艺”,既要熟稔课本知识,又要紧跟时事潮流,挖掘生活素材,精心设计每一道题,确保知识与生活无缝对接。
阅卷时,面对学生多元化、开放性的答案,也需精准判断,衡量学生思维深度与创新度。怎么才能让试卷既有新意、接地气,又保证题目不过于臃肿、基础知识不被弱化,把这个平衡把握好,是老师们接下来要攻克的难题。
老师们不得不踏上持续的学习之路,更新知识储备,提升专业素养,来迎接这个来自现实的更大的挑战。
03.家长
这对于家长来说,可不仅仅是“凑热闹”“玩梗”,更要懂得从这个信号中获得新的启发。以往关注孩子学习,主要聚焦在课本背诵、作业完成情况。如今这份试卷应该让家长意识到:生活处处皆学问。
带孩子体验生活、关注时事,已经不是可有可无的课外活动,而是与课堂学习同等重要的成长必修课。学习从来不是 “闭门造车”,让孩子走出去拥抱世界,他们才能见识到知识的多元魅力。
总体而言,深圳南山区小学这份试卷开了好头,接下来就就是怎么“优化这份试卷”的问题。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为社会培养人才。时代在变,我们也必须接受教育会发生变革,它不是一帆风顺,但我相信前途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