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深圳南山期末试卷太难延时20分钟”冲上热搜。此次考试原计划90分钟,一共36道题,整整6页A4纸,仅算一下时间,平均每道题150秒钟,即两分半钟一道题。这两分半钟,四年级的学生需要读题、理解、思考、计算、书写。而题目的条件并不是直接给你,而是要通过大段文字的阅读、理解来获取。不少中学数学老师感慨:“我都写不完!”还有网友调侃“里面文字之多,这哪里是考数学,简直是考语文。”“学的一粒沙,考的撒哈拉?”


细看这些题目,很是“绕”。例如,有这样的题目:一只蚂蚁约重2-3毫克,由此推算1000只蚂蚁约重2-3克,进而询问1亿只蚂蚁的体重与1只大象、奶牛、小狗、鲨鱼中谁的体重相近;还有诸如海底捞针、瓜熟蒂落、旭日东升、水滴穿石这四个成语所描述的事件,让学生判断哪一个发生的可能性最小。这些题目显然并非简单的数学计算,不仅需要学生运用逻辑推理能力,对阅读理解能力也有较高要求。


出题者意图将生活场景融入数学题,加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这种出发点本是值得肯定的。现代教育一直倡导学生不要死读书,而是要学会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培养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然而,问题在于出题者似乎没有充分考虑答题对象仅仅是四年级的孩子。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尚在发展阶段,如果整张试卷都充斥着这类复杂且绕弯的题目,那就显然是“本末倒置”了。


出试卷的根本目的绝非故意为难孩子,把他们“考倒”。一张优质的考卷,应该是学生展示自己真实学习水平的平台,而不应成为出题者“孤芳自赏”、炫耀出题技巧的“秀场”。试卷必须紧密贴合考生所在年级的实际状况,做到“量体裁衣”。一旦题目难度过高,导致大多数学生都无法解答,那么考试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检测学生学习成果、为教学提供反馈的重要意义。

此外,期末试卷还需注意与平时的练习和测试相衔接。如果在平时教学中没有涉及类似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训练,到了期末考试却突然出现大量这类题目,同样也是不合理的。这种为了“灵活”而“灵活”,会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也违背了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

适度的创新在教育中是有益的,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养,但创新必须把握好度。如果“用力过猛”,完全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能力水平和思维特点,就会陷入形式主义的陷阱,无法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

考卷每一道题目的设计,都应精心雕琢,充分考量学生的认知规律、思维特点以及知识储备,多点“脚踏实地”,摒弃“花架子”和“偏难怪”,让学生在面对考卷时,能够满怀信心地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解读、去分析、去解答。

现代快报/现代+评论员 灵灵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