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很容易陷入的一个陷阱,就是自证陷阱:我相信什么,那么我就不断找利好证据,对不利证据视而不见,甚至攻击和污蔑提供不利证据的人。
如,一个人明显是渣男或渣女,周围人都能看得出来,劝告当事人不要再受蒙骗,当事人却不断举例他(她)对自己好的细节,证明他(她)是真心的、真爱。
陷入自证陷阱,会非常危险。
特别是有保姆的家庭,为了让保姆对工作更上心,身边很多朋友就会把保姆当家人一样信任和培养,投入很多。
然而,当一个人投入越多时,就越容易陷入自证陷阱。
往往是,身边人都看出了保姆明显有问题,认为潜在的危险很大,并不断提醒他们;
每每此时,他们就会不断举例这个保姆做得很好的地方,证明他们没有选错人。
当然,最后的结果,就是会让他们付出惨痛代价。
对于“小我”来说,没有任何事情比维护自我正确性更重要,也就是维护自恋。
因为自恋破了,小我就死了。
小我不怕付出任何代价,甚至是生命的代价,也要捍卫自己的生存权。
所以,小我会不断地陷入自证。
当我们在搜集信息做决策时,觉察一下:有没有预设立场。
如果已经预设了立场,比如“她就是个好人”,那么你看到的所有信息都将是利好她的信息。
这就是要特别警惕的地方了。
而破除自恋的利器就是:事实。
一旦绕进小我的陷阱时,直接问自己:已知事实是什么。
事实不需要证明,观念才需要。
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观念?
小朋友天然活在事实中,大人更容易“讲道理”,废话很多。
比如,家长给小朋友网购了一个玩具,由于订单过多,商家说要推迟发货,这时,大人多半会说:”玩具还要一段时间才能到哦,你要学会耐心等待。“
然后,孩子听了就会瞬间烦躁不安。
父母这时也就跟着急躁起来——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一点延迟满足的能力都没有。
事实上,这就是你的头脑废话构建的世界,充满了自恋幻想,以及幻想被戳破后带来的评判和情绪。
然而,真实的世界,是由单纯的事实构成。
我们完全可以直接告诉孩子:”玩具因为订单太多无法按时发货,卖家说发货时间不确定。也问过其他卖家,是一样的。“
接下来,至于孩子有什么反应,就是孩子的事情。
父母如果没有期待孩子要”耐心“”懂事“的前提下,孩子基本都会平静接受现实。
这就是心理学上讲的课题分离理论——谁的课题谁负责。
我们提升逻辑思维能力的好方法,就是注意自己用词的精准性,尽量说可操作可执行、陈述事实的实词,不说观念类的虚词。
换句话说,说的东西最好能具象化出来。
比如”耐心“,怎么操作叫耐心?这是无法执行的,幻想出来的一团云雾。
说虚词是一种惰性,更多的都是主观性的观点和评判,习惯性地不去把事情思考到根本。
多说事实,少说观点,孩子一定会愿意听。
习惯性给人贴标签的人,就是喜欢仰仗道理或者观点生活的人,同时,也是极难生活在当下的人。
不用标签定义自己、定义别人,多体会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道理,或者说正确观点的标准在哪里,谁都不知道,更没有人能参透。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是活在自己的主观感受里。
讲道理,说观点,实际上就是在忽略感受,绑架生命力。
一件事情发生了,你产生的感受就是你活着的状态,它是鲜活的,而“观点”是死的。
看见你的感受、接纳它、尊重它,它符不符合谁的观点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你的一部分,爱它、拥抱它,就是在爱你自己。
娟心理:我是一名心理咨询师,专栏有疗愈创伤和人格成长的方法,如有需求,可作了解;若有情感心理困扰,请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