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让我们内心感到脆弱的原型——内在小孩。
当我们说一个人很脆弱的时候,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个人像个小孩一样。我们继续用语言来丰富这个“小孩”,他似乎很容易受到打击。别人跟他开玩笑,他会当成真的一样,会觉得自己是受到了屈辱和伤害。或者他们的确在方面犯了错,然后遭到合理的批评时,他们也会感觉受到了巨大的伤害。
我们大概能够理解,原来所谓的脆弱就是特别容易感觉受伤害。之所以感到受伤害,是因为他很容易把一些东西当成真的。小孩子很容易把自己的想象、体验、感受当作真的东西,他会把别人说的话当成真的东西,这是让我们感到脆弱的原型。
内在小孩的本质
早期的挫败经验
我们常说内在小孩的年龄,才是一个人真实的心理年龄。在内在小孩中,包含了我们早期的挫败经验。比如我没办法引起父母的关注,我没办法让父母感到骄傲,我没办法获得父母的爱和陪伴。所以我关于自己的经验就是,我是一个失败者,我不够可爱、不够优秀。我没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我感到愧疚极了。
早期挫败的经验对个体的影响就是,我就是这样一个人。人们说三岁看老,意思是说个体的早期经验对他的一生有着决定性意义。一个人在小时候无论做什么都比别人慢很多,比别人晚说话、晚认字、晚走路,他就会倾向于认为自己是脆弱的。
未被满足的期望
当我们讨论脆弱的内在小孩时,不得不讨论的就是关于它未被满足的期望。我们说一个人突然变成了跟小孩一样的状态,他到底变成什么了什么样子呢?他会觉得自己委屈极了,他觉得自己对别人很好,但是别人不能满足自己的期望。他觉得需要别人陪伴和理解,他需要立刻被一个温暖的、安全的人抱在怀里。
他要大哭一场,他要在一个人怀里大哭一场,就像是婴儿在妈妈怀里大哭一样。他渴望有个人对自己负责,能够消除自己内心的痛苦。不能够跟内在小孩讲道理,他没有丝毫道理可讲,他需要的就是立刻被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