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汉武帝只杀了10多万青壮年,就导致匈奴一蹶不振了?这是因为汉军有个很“龌龊”的战术,那就是选择在每年春天进攻……
春天进攻的好处,那就是总结成一句话“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看看匈奴为什么喜欢在秋季进攻,就得以了解韩军春季进攻的策略有多妙。
游牧民族的生活当中饲养马、牛、羊,这些也就是他们生活的根本,动物的哺乳期和发育期各不相同,但相差并不大,最重要的是,这些动物都有一个共同的习性就是春天发情。
发情之后自然就要生育后代了,这样的规律是怎样都打不破的,因为这是“老天爷”定下来的,不服不行,而等小动物们脱离母体养半年左右,它们就一个个都变成了“青壮年”了。
也就是可以做贡献的时候,尤其是马,它们则是要作为匈奴最重要的战友去打天下的,这个时候时间按已经来到了秋季。所以大家就能发现一个规律,那就是他们春天的特别安分,但秋季就比谁都蹦跶的欢。
那是的马身强力壮的,他们也是威风凛凛的开始了一系列的侵扰活动,而汉人这时正在干嘛呢,自然是到了欢欣鼓舞的丰收季节,家中的男女老少都去农忙。
匈奴就盯准了这个机会来搞事情,作为汉朝正统天子,当然觉得自己是天下之主,所以只要匈奴来犯汉人就会进行反击,将他们推倒边境线以外。
但是匈奴安分的时候,双方都是快快乐乐的,所以问题就来了,汉人这不是在跟着匈奴的计划走吗?
这样被动的局势是十分不利于汉朝一展雄风的,当然汉初国家为了发展可以实行一些“柔和”的政策,但说到底汉人的气节不能一直忍让下去。
好在之后的几代君主还是有雄心的,汉武帝这个时候可刚好赶上了,他也觉得国家达到了顶峰,到了可以奋起反抗的程度。
于是他们也开始了行动,当然在前期他并没有发现这个“天机”,还是根据经验在秋季发动攻势,这属于思维固化,对他们当时的情况来说自然不好。
可以从他们的战国当中看出来,他自己培养出来的那几个猛将也没有做出什么傲人的成绩,马邑之谋就已经是非常丢人的战绩了。
但是汉武帝冷静下来之后分析原因,还真让他发现了这个大“BUG”,那就是动物的生长规律。
要知道,汉人生活的话就是每一寸山河都能被充分利用起来,一户人家一片耕地也能养活,但是匈奴可能就不一样了,他们人少是因为根本养不起那么多人。
因为他们没有草地的话是活不下去的,一口之家所需要的草地就比汉一户人家所需要的土地多多了,每到春季他们都会开始根据草场的发展而移动。
甚至他们还会因为抢夺草场打起来,春季他们正在忙活着迁徙安居,这时候让他们打仗不就是要了他们的老命吗?
所以之后的汉武帝盯准了这个时机,果然取得了几次重大的胜利,这也算是他打翻身仗了。
对于匈奴来说这简直让他们气的牙痒痒,战争一来他们根本无暇顾及什么繁衍大计,动物们不能生崽,连他们的草场也被破坏,这简直让他们欲哭无泪。
再加上他们的妻子在丈夫打仗的时候承担了两人的工作,十分劳累,甚至流产率也是一路往上,这招不可谓不“绝”。
而且他们的人数不多,根本护不住他们那硕大的草场,不过汉人这样的方式也是有风险的,毕竟边塞地区条件的确艰苦,战士们还没战斗身体就僵了。
可这些比起胜利的战果来说可能就能够接受了,毕竟战争就没有不残酷的,都是拿血肉在拼杀,因此战术没有对错,只要能取得好的结果就行。
信息来源:《为什么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要选在春天出击?》——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