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节年为首、四季春为先。几千年来,全世界的华人一直是把“过年”当作最隆重的节日,“有钱无钱,回家过年”。在这一天,亲人们都必须团聚在一起。

1913年7月,中国政府决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1914年起开始实行。自此,夏历岁首就由以往的“过年”改成了“春节”。中国央视的“春晚”,已经成为全世界华人必不可少的一道“庆贺大餐”。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新春的习俗。

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近20个国家和地区,把“春节”定为整体或者所辖部分城市的法定节假日。

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春节民俗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已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而关于春节名称的翻译问题,近年来却出现一些“不同的声音”。目前国际上英语对“春节”的翻译 ,主要有以下3种:

1 . Chinese New Year 春节

2. Lunar New Year 春节

3 . the Spring Festival 春节

前几年最常用的是 Chinese New Year 来表述“春节” 。英语国家的人通常用 the Spring Festival(春天第一天)和Chinese New Year来表示春节,这两种表达的接受度都很高。


此外,lunar可以表示阴历的,因为中国的春节是按农历来计算的,所以我们还可以说春节是“Lunar New Year”。当然,我们也可以在Lunar New Year前面加上一个Chinese Lunar New Year,来表示中国的春节。

近年来,国际上对“春节”的 Chinese New Year 和 Lunar New Year 的两种翻译名称 , 引起了一些人的争论。用“ the Spring Festival ”来表示春节,也就是“意译”,表示“春天的第一天”,这种翻译虽然不存在争论,但使用的比较少。

兔年春节期间,一名在美国纽约的海外华人,因为看到在商场里张贴的庆祝春节的宣传画,将“Chinese New Year(中国新年)”改成了“Lunar New Year (农历新年)”,一气之下将其撕下,最终导致被纽约警察逮捕。

无独有偶,兔年春节期间,新加坡也把使用多年的“Chinese New Year(中国新年)”,在一些地方改成“Lunar New Year (农历新年)”,这也遭到了一些人的强烈反对,特别是在南洋理工大学内,两个名称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这也引起了一些中国人的强烈反对。

有人“怀疑”这些国家有“侵占”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嫌疑。因此,使“春节”这个译名,原来是语言文化上的问题,上升到“政治”的层面上了。


至今,这种争论仍然是“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不过近年来,在海外“Lunar New Year”的使用的越来越多,大有取代“ Chinese New Year ”之势。

三个译名歧义多

文字翻译,往往是名称越多,歧义越多;字数(字母)越多,越说不清楚。大道至简,越简单越好。一个春节的名称,只有两个汉字,为什么需要三种英文翻译?

如果我们认真分析一下,目前“春节”的这三种英文翻译确实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是 “ Chinese New Year (中国新年)”。“ New Year ”一般是指新年,特指元旦节,如“happy new year”,就是元旦快乐。所以说英文的“新年”不能代表中国的“春节”。为什么加上一个 “ Chinese(中国)”,“中国新年”就是“春节”了?一般人不好理解。

全世界的华人都过春节,亚洲过春节的国家也很多 。“ Chinese New Year ”翻译为“春节”,那么“美国新年”“日本新年”怎么翻译?而且日本与中国同文同种,中国过春节,日本、韩国也过春节,能不能把“日本新年”“韩国新年”也翻译成“春节”呢?

韩国曾经也是中国的“附属国”,商朝时期的其子,民国时的袁世凯,都曾经担任过那里的领导,至今,韩国的国旗图案还是“太极图”,因为太极图不但属于中国的,也是韩国的传统文化。同样,春节不但属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属于整个“大中华文化圈”的传统文化,所以,这些国家都过春节。

“Chinese ”泛指还是特指,就可能出现不同的理解。是泛指整个“大中华文化圈”还是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对“Chinese ”一词,可以有多种解释: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大中华的(1949年以前的)中华民国的等等解释,“春节”一词就是在中华民国期间产生的,原来一直叫“年”等名称。

如果采用“Chinese New Year”来翻译“春节”,容易使人们产生其他方面的理解,有人会狭隘地理解为就是“中国大陆”的春节。所以要去中国化。

当然,这里正确的理解是泛指整个“大中华文化圈”。当然也不能排除,有人会对此特指理解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因为理解的不同,往往会产生争论。

二是“Lunar New Year (农历新年)”,这里明显的不足就是:没有说明“在哪个国家或者地区过新年”,为了补充地址上的“不明确”,因此产生出“韩国Lunar New Year”、“越南Lunar New Year”等等说法。

对“越南Lunar New Year”的翻译,也有两种理解:一是在越南(含其它中华文化圈内的国家和地区)过农历新年;农历新年是属于越南的。是在“所在”的地方越南过新年,还是新年是越南所有的?两种不同的理解,也会引起争论。


三是“the Spring Festival (春天首日)”,这种翻译的不足是:没有明确是“农历”还是“公历”的第一天?因为公历的第一天,中国人一般称之为“元旦节”,也可以理解为“the Spring Festival (春天首日)”。因为这种翻译基本上属于“意译”,使用的也比较少,所以没有引起争论。

既然春节的“春节”的这三种翻译存在不足之处,而且“Chinese New Year ”和“ Lunar New Year ”这两种翻译名称还存在激烈的争论。

因此,对“春节”名称如何翻译,全世界急需要有一个大家都认同,简单明了的翻译名称。

“Chinese New Year(中国新年)”, “Lunar New Year (农历新年)”, the Spring Festival(春天的第一天),目前通用的 “春节”三种翻译,笔者认为,都不如用汉语拼音字母--音译: Chun jie。

音译是名称翻译的原则

现有的“春节”三种翻译,都是意译,而恰恰有些名称是不能意译的,也不好意译。如中国的长城、黄河等等地名。我们把“长城”英文翻译为:“伟大的城墙”;黄河翻译成“黄色的河流”。

把专用名称变成了通用名称,反而弄巧成拙。因为“伟大的城墙”不能特指“长城”,西安、南京等地方的城墙也是“伟大的城墙”。

同样,对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遗产,也不好意译,因为说不清楚,只能音译。如功夫、太极等等名称,音译说不清楚。所以现在都试行了“音译”,如功夫、太极等中国的专用名词,都是直接采取音译,直接采用汉语拼音,大家都能明白。

“春节”的名称也是这样,三个英文翻译的名称,说不清楚两个汉字。而且说出新的矛盾出来。“春节”的内涵,博大精深,文字说不清,就直接用声音。对“春节”翻译 ,“英译”不如“音译”,直接用“春节”的汉语拼音“Chun jie”来音译”春节”,最为简单明了。

汉语拼音是“名称”上的“世界语”

1958年,中国《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后 ,198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文献工作技术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发布国际标准文件,《文献工作——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ISO 7098-1982),使汉语拼音正式成为一项国际标准。

目前,已经有十多个欧美国家在出版地图时采用汉语拼音,很多大学开始采用汉语拼音方案教学汉语。在人名及地名上,汉语拼音是不需要翻译的,汉语拼音已经成为“名称”上的“世界语”。

在中国对外文化沟通与交流等领域,作出重要贡献。不但得到英语国家的认可,而且得到世界上使用所有语言国家的认可。

特别是在“名称”翻译上,汉语拼音和阿拉伯数字一样,任何国家,任何语言的人,都可以不要翻译就能识别,而且都读同一种声音 。

一些词音译是“约定俗成”

除了名称问题,在其它一些词语上,也直接采用汉语拼音的办法来“翻译”汉语,如中国的 gongfu(功夫)、li(里)、mu(亩)、jin(斤)、fen(分)、yuan(元)等等名词,都是直接采用汉语拼音来表示的。

“音译”也是翻译上的常用法。在英语中有一些词,中国也直接采取“音译”的办法,如幽默、沙发、坦克、罗曼蒂克、派对;商标名称中还有麦当劳、肯德基等等;政治上的还有如费厄泼赖、德先生、赛先生等等,这些词语都是采取音译的。

一些词语,甚至直接用英文字母来表示,如:GDP(总产值)、WTO(世界贸易组织)、WC(公共厕所)等等。这并没有影响中国人的理解,而且被众多人接受,反而认为翻译的”好“,直接读字母也能懂。如人民币元的符号¥,基础就是汉语拼音人民币“元”的首位字母,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人,一看到“¥”这个符号,就知道是中国的人民币。

这些采用汉语拼音拼写词语,以及国外词语的音译,都能够被广大人民所接受,也都得到了国内外的普遍欢迎和应用。

音译“春节”的“六大好处”

一是“不争论”。“春节”音译只是“春节”的汉语拼音, 不存在”其它方面的理解“,所以不会存在争论的问题。况且中国的“功夫”一词,音译都不存在“争论”, 都能直接用汉语拼音“GongFu”来翻译。大家都能理解接受。相比较来说,“春节”一词比“功夫”一词,应用广泛的多,而且在“春节”一词,现在在翻译上存在争论,就更需要直接用汉语拼音“Chun jie”来翻译了!

二是简明。与现在的三种英语翻译的“春节”相比较,汉语拼音的春节“Chun jie”,用的拉丁字母最少,比它们简明得多。

如果春节翻译也采用汉语拼音:“Chun jie”,今后“春节”也可以简写为:“CJ ”,来表示“春节”的对外名称,只需要两个拉丁字母就可以明确表示“春节”了。

这种翻译可以说是最简明的“春节”翻译了。而且”C“也是“Chinese(中国的)”的首位字母, 中国目前在世界上的简称是:CN,春节在世界上的简称是:CJ。简称都是“C”开头,表示春节来源于中华,它的“根”在中华。

三是通用。由于汉语拼音是名称上的“世界语”,就像阿拉伯数字一样,不需要翻译全世界都认识。一些著名商标,如中国的TCL、日本的Sony、韩国的 lg等等, 也都不需要翻译。所以汉语拼音的春节“Chun jie”,也不需要翻译都能认识。而且不存在英语翻译与其它语言种翻译的差异,在任何国家或者地区,都是同一种文字,同一种发声,具有世界通用性。

四是有利于“春节文化”走向世界。由于“春节(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及整个华文化中的极其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央视每年在年三十晚,都隆重举办“春节联欢晚会”,使“春节”的名称不但成为全世界华人的最盛大的节日,也为全世界其它国家和民族的人们所接受。成为全世界的重大节日之一。所以汉语拼音的春节“Chun jie”,有利于“春节文化”走向世界。

五是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春节,中国人又称之为农历新年,一年之岁首,传统上的“年节”。俗称:年、元日、新春、新岁、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年、过大年。

但是“春节”名称的来历并不长,它是民国期间才开始使用的。因为在民国期间,曾经出现过,用公历元旦节代替农历年的做法,但由于老百姓对“年”的感情太浓厚了,老百姓不答应。所以又恢复“过农历新年”,由于年是农历新春的第一天,所以命名为“春节”,以“春节”的名称代替“年” 。“年”在中国古代,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活动演变来。

它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所以汉语拼音的春节“Chun jie”, 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六是有利于汉语拼音在全世界的推广。“春节”的汉语拼音如果能够实现,”春节文化“就可以参与到国际语言中去,进一步拓展”春节文化“在国际上的广度与深度,进而促进”春节“国际影响力、国际认可度的提高及”春节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这不但有利于“春节文化”的推广,也有利于在汉语拼音在国际上推广应用。

*文章只代表笔者个人观点

HQ丨编辑

Alex丨编审

田柏强丨作者

免责声明:

1.凡本公众号注明文章类型为“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属于看南洋和新加坡眼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新加坡眼”。

2.凡本公众号注明文章类型为“转载”、“编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或编译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有价值资讯,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视频直播

新加坡眼旗下视频号你关注了吗?

点击下面视频,查看更丰富的内容!

直播等你来看,点击下方预约起来!

新加坡眼官网搜索更多关于新加坡的资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