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部关于“当代最雄辩且复杂的哲学家”齐泽克的学术传记《就这样,斯拉沃热成了齐泽克》被引进国内,译者是阅读、研究齐泽克近25年的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季广茂,他也是这位斯洛文尼亚哲学家在中国最早的译介者。
齐泽克出生于前南斯拉夫共和国现斯洛文尼亚,在斯洛文尼亚和法国分别获得博士学位,批判和整合了马克思、黑格尔、海德格尔、拉康、阿尔都塞、哈贝马斯、德里达、福柯等一众哲学家的思想,独创“拉黑体”表达,以全球公共知识分子的身份享有盛名。
以色列作家、社会学博士埃利兰·巴莱尔在《就这样,斯拉沃热成了齐泽克》一书中,对齐泽克的知识生产、学术传播和全球影响力进行了严谨的社会学分析。他为齐泽克建立了巨大的档案资料库,其中包括250部著作、500个视频和496篇论文;对他的亲密合作伙伴进行了三次半结构化扩展访谈,每次访谈持续两到三小时;对三个与齐泽克相关的脸书群组总计80714人做了问卷调查,以近36万字的篇幅、每章超过100条注释的丰富与扎实,向世人描述了齐泽克的职业生涯和学术轨迹,对其思想观念及其形成过程进行了透彻剖析。
齐泽克可谓生逢其时。1968年5月以后的欧洲,可以说正是属于学生的年代,齐泽克恰巧在1967年进入大学读书。南斯拉夫作为东西方之间的缓冲区,又使齐泽克看到政治话语和意识形态黑暗龌龊的一面。“南斯拉夫的政治崩溃不是一次性事件,它经历了漫长的衰败过程。”齐泽克以第一手的“地方性知识”,用“西方的理论术语和学术舞台”向外界尤其是向西方解释东欧,他对南斯拉夫解体的独到分析,使其在美国大受欢迎,这成为齐泽克作为全球知识分子崛起的第一个迹象。20世纪80年代的斯洛文尼亚处于一种特殊的语境中,“同一本书……你在克罗地亚会因为它差点坐牢,在斯洛文尼亚你会因它获得国家大奖”,齐泽克说。他以一个积极参与当地事务的公共知识分子形象出现,并在斯洛文尼亚第一次总统选举时竞选总统职位,结果是排名第五。
齐泽克在法国获得了他的第二个博士学位,不过他在法国以法语出版的著作并没有引起太多反响,1990年之后,齐泽克的整体知识生产转向英语,而这正是互联网时代的开始。齐泽克创立了他独有的“拉黑体”,简言之就是把黑格尔的语言和拉康的语言编织成一种新的表达方式。这在法语世界中被严厉拒绝,但在英语世界中被广泛接纳,而英语已经是知识全球化的主导形态。从1990年到2000年,齐泽克出版了15部英文著作,这也许是大多数知识分子终其一生才能达到的程度。
事实上,在1982年至2018年期间,齐泽克的知识生产包括:约有100篇学术文章和400篇公共媒体文章(其中288篇以英语写成),有超过15种不同的发布渠道,涉及13种语言,在20多年的时间里平均每月至少发表一篇文章。除了这些数量惊人的学术著述,齐泽克对通俗文化,尤其是电影的介入也是独一无二的。
除了接受媒体采访和举办学术讲座,他还出演过十几部电影,包括担任主角。他出演的《变态者电影指南》,在烂番茄上获得了88%的支持度,与道格拉斯·亚当斯的流行影片《银河系漫游指南》不相上下。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曾经想当个电影导演,最后却成了哲学家。
齐泽克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最重要的是他创造了一种思维方式,即跳出僵局,站在僵局之外思考问题。他既反对A观点,又反对A的对立观点B,提出第三种选择C。一个简单的对话可以说明这一点。“要咖啡还是要茶?是的,请!”这也是某些专业人士批评他没有立场的原因之一。
齐泽克是有立场的,这种立场存在于他对于现实的深度洞察之中。早年他曾说过一句代表他思维方式的话:“我们需要在弗洛依德和拉康的语境中解读马克思主义的症状……我们告诉阿尔都塞派,我们支持德里达派;我们告诉德里达派,我们支持阿尔都塞派;但我们跟着拉康走……他允许我们鱼与熊掌可以兼得,而不是一山不容二虎。”
“9·11”事件发生之后,全球顶尖知识分子包括乔姆斯基、鲍德里亚等纷纷撰文做出回应,齐泽克也不例外,通过一系列文本和公开露面来表明他的态度和立场。他把“9·11”事件与数字全球化导致的新政治经济形势联系起来。齐泽克写道:“我们看到双子塔坍塌的景象和镜头,这令我们想起无数好莱坞灾难片中出现过的最惊人的场景。不可思议的事情一直是幻想的对象。某种程度上,美国得到了它的幻想之物。(美国应)从‘这样的事情不应该发生在这里’走向‘这样的事情不应该发生在任何地方’。对于(乔治·W.)布什来说——对于今天所有美国人来说,也是如此——‘爱你的邻居’意味着‘爱穆斯林’。否则‘爱你的邻居’这句话毫无意义。”这令遭受创伤的美国人(和所有人),深受震撼。
齐泽克积极介入的现实事件还包括2011年10月9日参加了发生在纽约的名为“占领华尔街”的抗议活动。在现场的演讲中,还包含问答环节。“他对斗争流露出悲怆之情,并把自己视为民众中的一员”。齐泽克还预言了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民粹主义浪潮,“更多的战争,最贫困的第三世界国家的贫困加剧,所有社会内更大的贫富分化”。
然而,如作者所言,像苏格拉底被当局以腐化青年为由判处死刑一样,大众也并不把齐泽克视为圣人或者先知。批评齐泽克的人不仅来自学术知识分子,也来自公众和激进人士。齐泽克对此心知肚明,他甚至说:“让我受欢迎,就不能让人们拿我当回事。我觉得,出于这个原因,作为一个流行的喜剧演员或者别的什么,我有责任当众自杀。”
他的“表演”,不仅在舞台上、会场上、电影中、视频中,还在他所有的著作中,甚至在他的日常生活中。他躺在自家床上追问“何谓哲学?”,他对可口可乐做精神分析,他在《变态者电影指南》中坐在马桶上讲述意识形态。他非常清楚自己在数字化的“注意力经济”时代所付出的代价,他放弃严肃的专业学者身份,选择拥抱大众传媒,同时他“恨”他的“粉丝”,通过永无休止的写作,把这个秘密告诉大家。
齐泽克还擅长讲笑话,他认为笑话提供了一条捷径,使人们获得哲学洞见。他还真的在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出版了一本150页的书——《齐泽克的笑话》,归类为哲学。封底引用维特根斯坦的名言:“严肃的哲学著作完全可由笑话组成。”他也有重磅巨著——长达1038页的《极度空无:黑格尔与辩证唯物主义的阴影》。
这就是齐泽克,既是又是,既不是又不是。如果你发现自己了解齐泽克越多就越不了解他,那就看看这本世界上第一部齐泽克学术传记,走进这位“文化理论界的猫王”“西方最危险的哲学家”“现代最重要的跨学科思想家”的世界。
《就这样,斯拉沃热成了齐泽克:一位声名鹊起的知识分子的社会学考察》,[以]埃利兰·巴莱尔 著,季广茂 译,北京日报出版社2024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