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基本问题:马恩列斯毛的论述与吴国发的见解
吴国发
(2025年1月9日)
内容提要:恩格斯提出了“哲学重大基本问题”。本文阐述了关于“哲学重大基本问题”的含义,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的论述。笔者吴国发把“哲学基本问题”分解为三对哲学概念:物质与精神,存在与意识,感觉与思维;说明了三对概念的含义;厘清了三对概念的区别。此外,本文还说明,人类存在第六感觉。
关键词:哲学恩格斯 物质精神 存在 意识 感觉 思维
恩格斯最早提出、说明了“哲学重大基本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都对此有论述。
笔者吴国发经过深入思考,把“哲学基本问题”分解为三对哲学概念:物质与精神,存在与意识,感觉与思维。笔者说明了三对概念的含义;厘清了三对概念的区别。最后,笔者说明,人有“第六感觉”。
一,恩格斯提出的哲学重大“基本问题”
恩格斯认为,近代哲学最重要的基本问题是“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存在与意识的关系”。
早在1886年,恩格斯就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家依照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了两大阵营。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来说是本源的,从而归根到底承认某种创世说的人……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源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派别。”(《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版,人民出版社,1995年,p223)
这里,恩格斯把存在(自然界)与思维作为一对哲学概念。
用现代准确的词语说,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存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确切地说,恩格斯的“哲学基本问题”是区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
这里,必须对哲学概念“物质”下一个准确的定义。
列宁对“物质”下了经典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存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应。”(《列宁全集》第18卷,第2版,p130)
由此可知,哲学的“物质”与物理学的“物质”含义不同。哲学的“物质”包括了物理学的物质(例如水、食盐、酒精),地球自然界的物体(例如大理石、柳树、老虎),宇宙的天体(例如月亮、火星、太阳),地球人类社会的实体(例如湘潭大学、南街村、罗马俱乐部),等等。
二,哲学重大基本问题的两方面含义
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方面含义,关于世界的本质问题。
关于世界的本质问题是哲学的本体论问题。物质与精神哪个是第一性的?
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凡是认为物质是本源的、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这种哲学属于唯物主义。反之,认为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这种哲学属于唯心主义。
斯大林说:“世界按其本质说来是物质的;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现象是运动着的物质的不同形态”。(《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对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即特有物质——人的大脑的产物。思维是人的大脑的特有功能。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如何回答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是历史唯心主义。
第二个方面含义,关于世界的可知性问题。
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含义是意识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客观世界是否可以认识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认识论问题。
对意识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区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承认意识与存在具有同一性,认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属于可知论;否认意识与存在的同一性,认为世界是不可能认识的,属于不可知论。
在哲学上,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中,又交织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有机结合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形而上学与唯物主义的结合是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与唯心主义的结合是机械唯心主义。
三,哲学基本问题分解为三对哲学概念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在论述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区别时,使用了自然界、物质、存在、感觉、经验等词汇,以及精神、意识、思维、观念、理论等词汇。但是,马恩列斯对这些词汇的配对不完全相同,有时混淆了它们的含义。
中国学者编著的哲学书籍的配对是:存在与思维,物质与意识,自然界与精神。(陈先达、杨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5版,2019年5月,p11)他们的哲学概念配对不准确。
我(吴国发)认为,哲学基本问题应该分解为三对概念:物质与精神,存在与意识,感觉与思维。
(1)物质与精神
“物质与精神”是马克思和毛泽东的哲学概念配对。这种配对是准确的。
马克思说:“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毛泽东说:“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恩格斯把精神视为物质的最高产物。斯大林把物质(存在)与意识作为一对哲学概念。
恩格斯说:“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而精神却只是物质的最高产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斯大林说:“物质是第一性的,因为它是感觉、表象,意识的来源;而意识是第二性的,是派生的,因为它是物质的反映,存在的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存在与意识
“存在与意识”是马克思和列宁的配对。
马克思说:“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列宁说:“意识都不过是存在的反映,至多也只是存在的近似正确的(恰当的、十分确切的)反映。”(《列宁全集》第13卷)。
恩格斯把思维与存在、精神与自然界作为成对的哲学概念,见前面所引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论述。
(3)感觉与思维
马克思把“物质与思维”作为一对哲学概念。他说:“不可能把思维同思维着的物质分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
斯大林确定了思维的物质基础:“思维是发展到高度完善的物质的产物,即人脑的产物,而人脑是思维的器官。”(《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思维与意识的含义不同。意识是存在的反应。思维是人脑中的有目的脑细胞的活动。现代科学仪器能够测量大脑思维的脑电波,并制作脑电波曲线。
通常,人们通过五种感觉器官,眼睛、耳朵、鼻子、口腔和皮肤,感知的信息、知识,通过大脑的思维才能产生观点、理论、学说、思想。
因此,我把“感觉与思维”作为一对哲学概念。
四,人类的第六感觉和生物场
许许多多事实说明,人的感觉器官除了“五官”(眼睛、耳朵、鼻子、口腔和皮肤)之外,还有“第六感觉”。我把它称为“人的生物场”。一个人的生物场与另一个人的生物场的互相感觉叫“感应”。
关于人的第六感觉和生物场,这是需要科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
我有很多例子证明第六感觉和生物场的存在。
例一,2022年2月18日,我母亲逝世的瞬间(早上5:48),我和我的女儿都有明显的反应。在冬季和春季,我通常是6点起床。可是,那天我在上海,早上约5:48突然醒了。我的女儿贝贝在美国波士顿市。她在美国东部时间17日下午约4:48(对应于北京时间18日早上5:48),突然感觉烦闷,像失魂落魄一样。她妈妈与我通电话才知道,那时母亲逝世。我和女儿与我母亲有血缘关系,容易产生感应。
例二,我的一个同事自幼丧父,母亲改嫁;由外婆抚养,直到高中毕业。该同事参加工作二十多年后,1986年的一天,深夜1点多,突然惊醒、失声痛哭,说:“我姥姥逝世了!”第二天打电话给母亲,果然如此。我的这位同事凭着“第六感觉”感知外婆在凌晨1点多逝世,因为两人的生物场互相感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