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冈村宁次夸口黄河两岸已肃清,日军大本营信以为真,派出20多名少将、大佐前来观摩,可他们没想到,八路军386旅就在这一带活动,旅长正是王近山,这伙日军军官全被冈村宁次坑了!
1943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的阶段。华北地区的日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向日本大本营发出了一份充满谎言的战报。在这份战报中,他宣称华北地区特别是黄河两岸的八路军武装力量已经被全部肃清。
这份战报很快引起了日本军部的高度重视。在日军高层看来,如果黄河两岸真的已经被肃清,那就意味着华北地区的抗日武装力量已经被打垮,这将是日军在华北战场上的重大胜利。
然而,事实的真相却与冈村宁次的报告完全相反。八路军不仅没有被消灭,反而在黄河两岸地区保持着强大的战斗力。其中,八路军386旅就是活跃在这一地区的主力部队之一。
386旅由王近山担任旅长,这支部队以战斗力强悍著称。他们不仅熟悉当地地形,还建立了完善的情报网络。通过与当地群众的密切配合,386旅对日军在该区域的一举一动都了如指掌。
日军大本营对冈村宁次的虚假宣传深信不疑。他们认为这是一个展示日军军威的好机会。于是,一个由日军军官组成的观战团很快组建完成。
这个观战团的成员构成十分特殊。其中不仅包括了一名少将旅团长,还有多名大佐联队长,以及日本军事学校的教官。在日军看来,派遣这样一支高规格的军官团前来视察,正好可以借此机会总结经验。
日军观战团的到来恰好暴露了冈村宁次此前报告中的虚假性。当时的黄河两岸地区,八路军各部队正在积极开展游击战。特别是386旅,他们经常在公路沿线活动,专门打击日军的运输补给线。
王近山和他的386旅官兵们通过当地群众的情报,及时掌握了日军在该地区的活动规律。他们发现日军经常沿着固定路线出动,不仅缺乏警惕性,而且经常在途中抢掠百姓的粮食物资。这种傲慢的态度为八路军创造了绝佳的伏击机会
1943年10月,王近山接到上级命令,率领一个团的兵力前往延安执行保卫任务。上级首长陈赓特意叮嘱他,此行路途遥远,遇敌需绕道而行,避免与日军正面交锋。
这个命令对以善战闻名的386旅来说并不容易执行。但是作为一名军人,王近山还是严格遵循着上级的命令,带领部队小心谨慎地向延安推进。
当部队到达韩略村时,当地群众向他们反映了一个重要情报。日军每天都会派出车队沿着公路进行所谓的"扫荡"行动。这支日军不仅人数众多,而且装备精良。
经过仔细观察和分析,王近山发现这支日军确实有很大的特点。他们不是普通的巡逻队伍,而是一支由军官组成的特殊队伍。日军的这种轻敌心理,给了八路军一个难得的战机。
为了不影响主力部队的行动,王近山立即做出了周密的部署。他派出一个连的兵力负责保护随行的干部家属和辎重物资。剩下的四个连则全部投入到这场伏击战中。
伏击部署非常有特点。两个连埋伏在公路两侧,负责主要打击任务。另外一个连则部署在伏击圈外围,负责切断日军的退路。除此之外,还专门安排了侦察兵监视日军炮楼,防止敌人增援。
这场战斗完全是临时决定的,但是部署却非常严密。战士们在阵地上潜伏了五个多小时,终于等来了日军车队。当十多辆汽车驶入伏击圈后,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
战斗在瞬间爆发。公路两侧的八路军战士同时开火,密集的枪声和爆炸声响彻山谷。负责截断退路的部队也立即行动,用手榴弹炸毁了日军最后的两辆汽车。
日军虽然装备精良,但是在这种突然袭击下显得异常慌乱。他们想开车突围,却发现汽车已经被打得动弹不得。无奈之下,只能弃车与八路军展开肉搏战。
战斗持续了将近三个小时。在这期间,有一小股日军企图借助地形优势逃跑。王近山亲自带队追击,最终将这些企图逃跑的日军全部消灭。
这场韩略村伏击战给日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经过战后统计,386旅共歼灭日军120多人,缴获了大量军事物资。其中包括九二式重机枪1挺、歪把子轻机枪2挺、掷弹筒3具和步枪80余支。
更重要的是,这支被歼灭的日军并不是普通的作战部队。通过后来获得的日方资料证实,这是一支由日军高级军官组成的观战团。其中包括了一名少将旅团长和六名大佐联队长。
这个消息传到日军司令部后,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冈村宁次对此勃然大怒,他立即调集3000多名日军,企图对386旅进行报复性打击。然而,当这支报复部队赶到韩略村时,386旅早已安全撤离。
这场战斗彻底击破了冈村宁次此前关于"肃清"八路军的谎言。一支普通的八路军部队,竟然能够在他所谓的"肃清区"内,一举歼灭如此多的日军高级军官。这个事实让日军高层极为难堪。
386旅在这场战斗中表现出的战斗力,也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这支部队后来在陕北和延安地区的防卫作战中,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八路军有能力也有决心打败日本侵略者。#MCN微头条伙伴计划#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