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6年,康茂才率旧部投降。朱元璋脸色铁青,抽出佩刀,怒骂:“3次都让你侥幸逃脱了,你杀我数千将士,如今还有什么好说的!”康茂才从容自若地说:“当时各为其主,如今却是天命。”
眼见康茂才说得信誓旦旦,朱元璋也只能半信半疑地饶他不死,毕竟自己还要一个豁达宽容的名声,识时务者为俊杰,他也不是个小心眼的人。
而且总有用得上康茂才的地方,毕竟既然选择了效忠朱元璋,那自然就该是指哪儿打哪儿。
康茂才原本是元朝的忠臣,他是以孝道出名的,在那个注重孝道的时代,这让他有着极高的威望。
在元末战乱爆发的时候,各地起义军四处作乱,康茂才带着一众乡亲组织起来保卫家园。
他自然是有着不少聪明才智,也成功抵挡住了义军的进攻,这使得康茂才受到了元朝廷的重视,被封为镇抚,负责地方防务。
直到朱元璋野心勃勃地开始大干,两人才终于相遇。1355年,朱元璋派兵攻打采石城,想要一举打开长江下游的通道,进一步扩展自己的影响力。
但可惜的是,康茂才此时正驻守在这里,他凭借地利优势,将采石城防守得固若金汤。
朱元璋原本面对其他势力一往无前的攻势突然就在这里断掉了,他并不是不懂打仗的人,可对上康茂才一时间也无计可施。
因为康茂才一直选择坚守,根本不与朱元璋正面交锋,所以朱元璋和一众将士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近在咫尺的采石城却得不到。
好在朱元璋这边最不缺的就是人才,名将常遇春思索一番决定亲自前往,他巧妙地采用了诱敌之计。
强攻自然是不可取的,一过去都被康茂才的箭雨扎成刺猬了,常遇春故意示弱,一退再退,竟然真的将康茂才引得出城作战。
城门一开,康茂才就没有了优势,他率兵出来就落入了常遇春的伏击圈,瞬间败得一塌糊涂。
仓皇之间,康茂才带着残存的部下一路逃亡,没想到朱元璋的追兵竟然在后面紧追不舍,将康茂才逼得一退再退。
接连吃了几场败仗,元朝廷却还是给康茂才升官了,但这种提拔在乱世并没有什么用,毕竟朝廷都已经失去了对不少地方的控制力。
康茂才心里十分清楚当时的局势,朱元璋的势力逐渐强大,完全就是滚雪球的架势一路南下,已经是势不可挡。
而元朝廷始终都是在纸上谈兵,两相比较之下,康茂才果断地选择了投降,做出了最明智的决定。
朱元璋本来对他心存芥蒂,想要处死这个只懂得意气用事的领袖,但还是被他的一番话所打动。
康茂才坦然言道:“往昔对抗实乃各为其主,现今屡战屡败,已是天命昭然,我甘愿为您效犬马之劳。”
朱元璋好歹也是在康茂才手里吃过亏的,想着他的作用远不止如此,而且康茂才与陈友谅有旧交,便收下了他。
陈友谅是当时最大的对手,势力强大不说,军事力量也远超朱元璋,这让他不得不警惕。
朱元璋一直在想着怎么拿下陈友谅,这康茂才的出现刚刚好,他必定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就在陈友谅大举进攻朱元璋的老巢时,朱元璋灵机一动,让康茂才主动诈降,告诉陈友谅说要给他做内应,他们里应外合就能顺利让陈友谅进城。
陈友谅果然信以为真,亲自率军前去和康茂才对接,没想到朱元璋早已经布下了伏兵。
等陈友谅意识到被埋伏了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他大势已去,这场战役的惨败也彻底改变了南方的局势。
朱元璋已经掌握了更多的主动权,在后来的战役中,康茂才也表现优秀,屡立战功。
而作为开国功臣之一,康茂才还没有来得及遭遇朱元璋的一通清洗,就在建国两年后,随军北伐的途中病逝。
他从元朝的忠臣转为朱元璋的得力干将,靠的不仅是深厚的作战经验,还有他在乱世中的智慧与隐忍。
历史的舞台并不仅属于那些站在聚光灯下的人物,还有像康茂才这样“默默无闻”的人物,同样在推动历史的车轮前进。
#MCN微头条伙伴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