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焦作日报





2024年12月26日《焦作日报》A01版

民生幸福 可感可及

“和平街通了,接送孩子上下学再也不绕路了!”

“暖气通了,再也不用守着暖炉穿棉袄了!”

“充电桩进村了,电动车充电真安全!”

“社区里建了食堂,热汤热饭真方便!”

一件件关系群众生活的“小事”、一件件百姓期待的民生实事,在即将过去的2024年里,在市委、市政府克难攻坚、强力推进下,逐渐变成了焦作人的幸福事。

抓改革、促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让群众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近年来,我市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连续多年民生领域财政资金支出占比70%以上,持续办好省市重点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更加可感可及。

项目引领

民生愿景变幸福实景

“小区供暖问题解决了,屋子里可暖和。”12月24日上午,窗外寒风刺骨,马村区待王街道和谐家园居民卢用勋的家里暖意浓浓,墙上的温度计显示室内温度21℃。

和谐家园是焦煤集团棚户区改造安置居民区,共有86栋楼,6000多名常住人口。小区建设时,集中供暖主管网还未覆盖马村区,多年来不少居民向社区表达了集中供热的诉求。

老旧小区供暖改造是我市“三十工程”的重点民生工程之一。今年年初,马村区以推进“三十工程”为契机,加快实施老旧小区供暖改造,11月初供暖设施建设全部完成。11月15日供暖第一天,随着暖气缓缓注入,1068户居民圆了盼望已久的“暖冬梦”。

暖气通了,民心暖了;路通了,民心顺了。


12月25日,记者来到和平街(焦东路—山阳路),放眼望去路面宽敞、车行顺畅,过往车辆有序、行人悠然,一派和谐有序的景象。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林晓 摄

新安路交通标线崭新鲜亮,人行斑马线“黑白分明”;和平街东延工程现场路面宽敞,新铺的柏油路面干净整洁;天河南路(文汇路-文林路)双向四车道平坦宽阔,车行顺畅……12月以来,记者在我市多条路段看到,曾经的“断头路”如今畅通无阻。

尽早打通“断头路”,群众期盼多年。今年年初,我市以“三十工程”为引领,聚焦群众所急和城市发展所需,启动中心城区“断头路”“瓶颈路”改造工程。目前,新安路(郑二街-群英河)、和平街(焦东路-山阳路)等6条道路已经通车,南通路(龙源路-新河北路)、牧野路(影视路-建设路)等8条道路正在紧张施工。

民生项目,关乎百姓福祉。今年2月,我市启动市“三十工程”十大民生项目——市再生水综合利用项目(一期)。9月15日,该项目实现了对瓮涧河、李河生态补水。项目完成后,新增再生水供水规模每天约19.5万立方米,可进一步促进我市水资源高效集约利用,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市“三十工程”十大民生项目子工程——亚投行贷款大沙河水毁修复工程于今年9月全面完工。大沙河是我市排涝排水的主要承接引流河道,该工程有效提高了大沙河防洪能力,保障上下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个个民生工程的顺利推进,不仅为市民带来更多的实惠和便利,更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

近年来,我市将“真金白银”投向民生领域,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以项目引领教育、医疗、道路等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事业全面稳步发展,牢牢兜住民生底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聚焦民生

办实办好“暖心事”

一日三餐,四季烟火。这一年,群众“家门口”的社区食堂悄然兴起。

每天到了饭点,山阳区艺新街道成丰路社区居民微信群里,都会晒出社区食堂当日的美食。宫保鸡丁、鱼香肉丝、大锅菜、木须肉……这些午餐菜品不限量,搭配大米只要9.9元。今年以来,艺新街道聚焦老年人就餐需求与实际,按照普惠性、多样化的原则,在重点满足老年人助餐服务需求的基础上,扩大服务半径,打造社区食堂,让全龄段社区居民有处吃、就近吃。


在成丰路社区食堂,居民在“家门口”吃得放心、吃得开怀。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原文钊 摄

建设美好社区,“家门口”的食堂,抓住了居民的胃,更暖了大家的心。与此同时,一餐热饭带来的幸福也在山村里延伸……

12月25日中午,马村区安阳城街道山底村的40多位老人陆续走进村里的老年幸福食堂。室内空调开放,温度适宜,午饭是肉丝咸米饭搭配面汤,米饭里还有胡萝卜、木耳、芹菜丁等蔬菜。“原来在家吃饭,经常是烧一顿吃三顿,有时候中午图省事就吃个馒头配些早上的剩菜。现在村里有了幸福食堂,我们老两口吃得可好!”村民杨麦香老人喜滋滋地说。

餐餐热饭,吃出“幸福味”。2024年,我市将提升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能力列为10件重点民生实事之一,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推进建成586个以上老年人助餐场所,实现老年助餐服务覆盖全市60%城镇社区和20%行政村的目标,每个乡镇(街道)有1个能够提供配餐服务的老年食堂。

这一年,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的幸福事融入日常生活。接入、扫码、启动,12月23日傍晚,家住马村区武王街道东孔庄村的刘敏敏使用村里的新能源充电桩,为自己的爱车充上电。只需两三步,“家门口”就能充电,这样的便捷让刘敏敏不禁赞叹:“充电桩进村,充出满满的幸福感、安全感!”

今年年初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四个聚焦”,围绕“一老一小一青壮”等民生热点,加强“一盘棋”部署、“一专班”推进、“一台账”管理、“一体化”督导,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办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能力等省市重点民生实事。

幸福体验

网格服务暖透“老矿区”

焦作因煤而建、因煤而兴,因资源枯竭而转型。在煤矿发展和城市转型的过程中,一大批产业工人及其家属在焦作落地生根。我市以细腻的网格服务打造幸福港湾,增强“老矿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幸福感,来自网格精细服务的细致入微。


马村区冯营街道的“窗帘之约”给予老人的不仅仅是安全保障,也连接起邻里之间的情感。微网格员“点对点”与独居老人“结对子”,定期上门送温暖、送关怀,亲如一家。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旭 摄

每天早上,家住马村区冯营街道东苑社区的陈有花老人醒来第一件事,就是走到窗边、拉开窗帘,跟微网格员“对暗号”、报平安。东苑社区是原冯营矿家属区,住的大多是老矿工。2023年2月至今,冯营街道35名微网格员与50户独居老人定下约定,用窗帘一早一晚的开合,来传递健康信息,群众亲切地称之为“窗帘之约”。

一扇窗帘,温暖守护。

一个铜铃,守望幸福。

在中站区李封街道,23位60岁以上的独居老人家中都安上了铜铃铛,网格员在一楼摇响铜铃铛,老人就会从窗口探头报平安。更让人欣慰的是,在网格员的帮助下,怡光社区两位独居老人近日结成了恩爱夫妻,两人的铜铃铛也合二为一。

社区治理的“小故事”,透着基层治理的“大文章”。

为打通服务百姓、实现基层治理的最后一道关口,近年来,我市不断织密“精网微格”、凝聚“全员在格”、推动“服务到格”,让感知基层群众需求的“神经末梢”时时在线,守护群众稳稳的幸福。

群众是基层治理的受益者,也是参与者。如何充分调动大家积极性?我市在基层治理中探索出“党群360工作法”和“334楼院协商治理模式”,通过成立党群议事会,构建民主协商共治格局,不断丰富居民参与基层治理模式,激活群众自治的活力与创造力。

马村区的“微网格”服务有特色。该区构建341个全科网格、2589个微网格,选优配强2589名微网格员,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

从单一管理到满足居民的多元需求,从“服务对象”到“治理力量”,从“单向服务”到“双向奔赴”,我市已然铺开了一张基层治理的“大网”,这张网网出了街道楼院的别样风貌,网出了民生服务的新颜,更网出了“老矿区”家门口的和谐平安。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蕊 王颖 刘旭 孙茜 报道

20位“焦作名师”形象惊艳亮相

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原创文章版权属《焦作日报》(微信号:JZRBWX)官方微信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版权所有:焦作日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0013

-- 点击关注 --

总值班:吕正军   统 筹:王 鹏 梁易凝

责 编:王建新   审 核:赵晓晓

编 辑:苗佼菲   校 对:薛 莹

本报全媒体常年法律顾问:律师吕晓燕 律师朱建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