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迷人且神奇的三国
三国时期之所以迷人且神奇,就在于牛人——甚至可称为“神人”太多了。抛开那些专职人员。比如曹魏这边,算定曹丕活不过四十的朱子平。蜀汉那边,推测出刘备死期的张裕等,就是三国顶级谋士,也都“神一般存在”。
最牛的并不是诸葛亮。因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是《三国演义》虚构出来的,什么借东风、草船借箭、空城计、上方谷、七星灯续命……
正史中的诸葛亮,才没这么“智多近乎于妖”的无聊呢。所谓“孔明一生唯谨慎,岂能诸事问鬼神”?
倒是刘禅在蜀汉灭亡前,信了一把巫师。当时钟会和邓艾都要入川灭蜀了,姜维敏锐察觉到其意图,写来奏折告知刘禅:必须要准备御敌。结果黄皓却问巫卜,得出的结果是: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就是八万个馒头……
对不起,笔者串成曹操的台词了——反正意思就是这样吧。而刘禅呢,还真敢相信,把姜维预经的奏折一丢,继续“接着奏乐,接着舞”去了,结果如何?谁都知道,蜀汉下线了。
那么,既然不是诸葛亮,那会是谁?笔者推崇两位。第一位就是郭嘉!第二位是司马懿。先说郭嘉,他最牛之事,就是断定了孙策必死于匹夫之手。
二、郭嘉为何能一言断定孙策之死?
当时正是官渡之战时,曹操一直担心孙策偷袭自己的许都。而同时,孙策也真就有这打算,都开始准备了。哪料郭嘉却笑了,摇着手指对曹操说:“孙策是厉害,但他必会死于匹夫之手,还怎么可能来突袭咱的许都?老大,放心吧。”
事实印证了郭嘉之言,不久后孙策便死于许贡门客的刺杀。曹操也放心大胆的,在官渡跟袁绍顶牛。那么郭嘉是如何“未卜先知”的?他又不是专职人士,就是纯谋士一枚。
道理很简单,所谓见微知著,一叶知秋。谋士之所以是谋士,就在于他拥有这种功力:能从一个人的习惯、性格、历史、背景等诸多因素中,预知其人下一步的动作或命运。
其实公允来言,曹操也有这种功力,他跟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时,犀利点评袁绍、袁术、刘表等人,以及对刘备的认可,是不是都一针见血?
郭嘉断言孙策也是如此。孙策勇猛不假,但同时说他鲁莽也没错吧,经常是带着不多的人就擅自行动,为此撞到了太史慈,两人还打过一架!而他身边的谋士虞翻,就曾多次提醒孙策:这样做危险!奈何孙策就是不听。
而且孙策在打下江东之后,就开始对江东的豪强势力,进行大范围打击,纯属是以力压制,缺乏怀柔手段,自然就会遭到强力反弹。
被孙策杀掉的许贡,便是江东的豪强势力人物。所以许贡的门客,为了给许贡报仇,这才利用了孙策的鲁莽行为和性格因素,半路刺杀。那么显然又有了个疑问:为何曹操能精准预测袁绍等人,却看不透孙策?
只因孙坚、孙策最初之时,都是袁术手下小弟。曹操是老大级别人物,自然就只琢磨同级别的对手,不会再有过多精力,琢磨别人了。因此曹操看袁绍、袁术、刘表、刘备那叫一看一个准。
至于郭嘉,他除了是曹操的谋士外,还执掌曹操的特务机关“校事府”。这样一来,郭嘉就拥有其他谋士,难以比拟的信息量。因此综合判断过后,这才能一言断定孙策之死!
如今,看懂了郭嘉为何能一言断定孙策之死,那么司马懿能断诸葛亮之死,也就相对简单了许多。
三、孔明命不久矣
公元234年,诸葛亮开启了最后一次北伐,在《三国演义》中,则是第六次出祁山。有了之前的较量,司马懿非常清楚,自己打不过诸葛亮,于是采取了拖字诀。任凭你各种叫阵,我也不搭理。
司马懿很清楚,蜀汉的软肋就是粮草问题,只要时间一长,粮草耗尽必然撤兵。只不过这一次,司马懿有点失算,打死也没料到,诸葛亮玩得更狠,竟然带着农具、耕牛和种子来了,公开在曹魏地盘里开垦种地。
司马懿的手下急眼了,诸葛亮这也欺人太甚。司马懿连忙表示:最近上火,耳背,你们说啥?听不见!
所谓:你诸葛亮恶心我,我司马懿就不能腻歪你吗?于是司马懿派出两千多人,突然在一天对着蜀汉大营,就齐齐吼出“万岁”之声。
诸葛亮等人吓了一跳,咋回事?不久后,有人急慌慌跑来禀告:据司马懿营内人说,孙权已经投降了曹魏,如今他们正在庆祝呢。
所有人都吃惊非常,唯独诸葛亮却哭笑不得,说:计吴朝必无降法。卿是六十老翁,何烦诡诳如此!(出自《通典》)
意思很简单:司马懿在胡说八道,孙权绝不可能投降。好你个司马懿啊,这都六十的人了,怎么还玩这种小孩子的把戏。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的前后,诸葛亮也派出使者,捧着女人衣服,请司马懿试穿。总之,当时诸葛亮和司马懿是彼此恶心,互相腻歪,大打心理战。
公允来言,诸葛亮送女人衣服给司马懿棋失一招。司马懿不但坦然接受女子服饰,还跟诸葛亮的使者各种拉家常。
使者哪知道司马懿有多老谋深算,便说出了这样一句:“丞相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所啖之食,日不过数升。”
这一句,让司马懿大喜过望,送走使者后,司马懿就断定:“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意思非常简单,就六个字:孔明命不久矣。(出自《三国志》)
结果司马懿还真说对了,当年诸葛亮就星落五丈原!
四、司马懿为何敢断定?
那么司马懿是凭啥断定呢?三个方面。
其一:食少事烦。最粗暴的翻译就是:吃得少,干得却太多。这是一种极端状态。对正常人来言,吃饱了才能干好活。否则就意味着,其人长久不了。
诸葛亮是三军主帅,事烦,是必然,但根本不存在吃不饱的情况,却为啥吃得那么少呢?只有一个答案,身体有病,且还时间不短,已经没法治好了!
如今又是生死存亡的两军对垒,所耗费的精力,岂能是寻常之时可比?所以综合一判断:诸葛亮自然是命不久矣了。
其二:条件不同。就如郭嘉琢磨其他对手一样,司马懿也必然要琢磨——当然主要是研究诸葛亮的综合情况。
蜀,小国,比不得曹魏财大气粗。这也就意味着,人才方面的不足。诸葛亮也好,其手下人也罢,必然是一个顶两个来用。
这种困苦条件下,虽能产生无敌般的“奇人”,如蜀汉前期的关羽、张飞,和后期的诸葛亮。但代价却是,蜀汉的一切几乎都压在这些人身上。哪如司马懿,从来不担心粮草,就熬着拖着——其余的,自由别人去管。
可诸葛亮却不行,啥都要他操心。如此条件下,铁人也顶不住。因此司马懿在得知诸葛亮食少事烦后,得出命不久矣的判断,也就毫不奇怪了。
其三:提气功能。司马懿被诸葛亮这么羞辱,他能忍,手下却早就炸窝了,都说他“畏蜀如虎”。因此司马懿,就必须要采用办法,消除这种影响,起到提气功能。
故而听闻诸葛亮情况后,表示“孔明命不久矣”,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了。否则,没法解释后面,“死诸葛吓退活仲达”这事了。
若当时司马懿真那么笃定,还会发生吗?显然,当时司马懿也想借此事,起到提气功能的。
但无论怎样,司马懿断言诸葛亮之死,不失为三国的奇人奇事之一。诸葛亮的“鞠躬尽瘁”,司马懿的“老谋深算”,都在此事中,展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