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焦以璇)近日,北京师范大学第九届“青春国学”传统文化进校园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传承”论坛在陕西省榆林市北京师范大学榆林实验学校(新校区)举办。本次论坛由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语文专委会、北京师范大学、榆林市教育局主办,面向全国语文、道德与法治教研员、中小学校长、教学、德育负责人及一线教师,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传承”开展专家主旨报告、教学研讨、传承实践展示等活动。

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语文专委会主任委员、北京小学校长李明新在致辞中表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文化自信置于核心素养的首位,明确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种载体。本届论坛的主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传承”契合新课标核心素养导向,在展现一线教师实践成果、深入理解新课标、推动教学改革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北京师范大学)主任康震表示,本届论坛依托榆林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汇聚专家学者与一线优秀教师,展现高校和基础教育一线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相信可使老师们在专业领域和职业发展上有所收获并转化为立德树人的教学实践。

在主旨报告环节,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教育部义务教育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研制修订组组长郑国民主讲“语文课程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马东瑶主讲“古诗文中的节日和节气”,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唐璐璐主讲“生活与家国:理解语文教育中非遗的‘语境’”。

在教学研讨环节,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代表分学段进行说课展示,聚焦统编教材中与非遗相关的课文篇目,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感悟非遗的魅力。本届论坛还设有第六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诗教中国”诗词讲解大赛展示环节。

作者:焦以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