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反动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关键之战。随着三大战役的结束,敌我双方的形势发生了彻底的反转,蒋家王朝的覆灭已成定局。

那么,三大战役为何先进行辽沈战役?辽沈战役的意义何在?假如辽沈战役失败或进入拉锯战,中原地区能否按时进行淮海战役?



1,为何要先进行辽沈战役?我们先来看看1948年7月敌我双方在各个战区的兵力对比,先看国民党军方面。

东北:卫立煌集团4个兵团、14个军、44个师。

华北:傅作义集团3个兵团、12个军、40余个师。

华东:刘峙集团4个兵团、10个绥靖区、31个军、70余个师。

华中:白崇禧集团3个兵团、4个绥靖区、13个军。

西北:胡宗南集团3个兵团、11个军。

对应的人民解放军方面。

东北:野战军12个纵队;

华北:野战军9个纵队;

华东:野战军11个纵队;

中原:野战军7个纵队1个军;

西北:野战军6个纵队。

从敌我双方力量来看,除东北战场外,华北、华东、中原、西北战场都处于劣势。特别是华东和中原地区,国民党集结了重兵,正信心满满地寻找机会与我决战。

所以中央军委1948年6月在给“刘邓陈,并粟陈唐”的指示信《目前必须打有确实把握的仗》中特别提到:目前打很大规模的歼灭战,主客观条件都不成熟,故须避免。你们两大集团今后或者分开行动,每次歼敌以不超过一个整编师为限度,或者集中行动,一次歼敌以不超过两个整编师为限度,目前必须打有确实把握的仗,哪怕歼敌一个旅也是好的。

朱老总也在8月23日的军委战况汇报会上说:“现在敌人在中原组织许多兵团,企图同我们决战,我们则不同他们决战,因为时机还未到,过早决战对我们不利。所以目前还只是同他们在中原进行一些机动作战。我们要尽一切力量发展生产,准备物质条件。到条件成熟时再同他们在中原决战。”

由此可见,直到1948年8月,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尚不具备进行大规模歼灭战的条件。

而当时东北是我军各大战略区唯一与敌人力量对比占优势的地区。

东北野战军在经过1947年的冬季攻势后,不仅扩大了30万平方公里的解放区,而且野战部队发展到70万人,还不包括30万的地方武装。



东北野战军在冬季攻势结束后进行了全面的整军练武和轰轰烈烈的土改工作。到1948年8月,土地改革已基本完成,经过大练兵后,部队的军事素质和政治素质得到大幅度提高,无论从军力和民力来讲已经对东北国民党形成了压倒式的优势。

而早在冬季攻势结束后,蒋介石的幕后主子美国就已经不看好东北,力主东北国民党军打通沈锦路撤退到关内。国民党内部高层包括杜聿明蒋介石在内也都有这个想法,蒋介石曾多次要求卫立煌将东北精锐从海上撤至华北。但卫立煌却力主固守东北静观其变。在冬季攻势结束后的几个月里,国民党内部一直在坚守与放弃东北问题上反复扯皮,并没有实质上的行动。

但中央军委和毛主席此时却担心卫立煌改变主意,假如不能及时将东北的国军精锐就地歼灭,一旦让其逃到关内,将对关内的解放军带来巨大的压力。

所以,切断关外敌人的退路,在东北地区就地解决国民党军队已成了当务之急,辽沈战役由此率先爆发!辽沈战役历时52天,全歼东北国民党军47万余人,解放东北全境。

2,在了解了为何先进行辽沈战役的原因后,我们再来看看辽沈战役的胜利有哪些重大意义!

一,辽沈战役胜利后,人民解放军多出了80万的机动兵力,这80万部队在林彪罗荣桓的率领下,入关胜利进行了平津战役,然后从河北、河南、湖南一路南下解放海南岛,解放了关内半壁河山,加快了全国解放的进程。

二,辽沈战役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军队的嚣张气焰,瓦解了国民党军队的军心,使之在各个战场上都失去了斗志。不战而逃的、投诚的、起义的现象越来越多,减轻了各野战军的战斗压力。

三,东北的重工业和军工业在当时极为发达,而且是著名的粮仓。随着东北全境的解放,各兵工厂加班加点地生产,在武器弹药上极大地支援了全国战场。

粟裕大将曾经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除了感谢老百姓的小推车外,还要感谢来自大连兵工厂生产的炮弹。据统计,淮海战役中华野的炮弹80%来自大连兵工厂。而在粮食方面,除了满足东北野战军以外,还尽可能地支援了全国各个战场。

3,假如辽沈战役失败,会不会进行淮海战役?

有人可能会说,辽沈战役11月2日结束,淮海战役11月6日开始,两者相差4天,辽沈战役还没结束时淮海战役的准备工作早就开始了!

不错,粟裕在济南战役还没完全结束时,于1948年9月24日即向中央建议进行淮海战役,中共中央和毛主席随后也很快批准了粟裕的建议,看起来淮海战役的确与辽沈战役没有什么关系。



但是,有没有人想过?淮海战役为什么要等到一个多月后辽沈战役结时才开打呢?这是因为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看似两场互不相干的战役,其实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负责任地说,如果辽沈战役东北野战军战败或进入持久战,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就不可能组织进行淮海战役!其原因如下:

一,辽沈战役如果战败,傅作义集团就一定会无所顾忌地抽调兵力驰援淮海战场,战胜后的东北国民党军也有可能南下参战。

淮海战役中野加华野满打满算才60万人,而国民党军队80万,本来就是一锅夹生饭,如果没有东北野战军钳制傅作义集团,谁也不敢同国民党军在淮海地区展开战略决战。

二,辽沈战役如果战败,中野华野在武器弹药方面就不会得到改善,特别是华野威震国军的大炮就发挥不出威力。

武器弹药对战争非常重要,这恰恰是很多军史爱好者最容易忽视的一点。淮海战役前,我军在中原地区没有城市基础,缺少兵工厂,枪支弹药多半来源于战场缴获。

而当时东北的军工业极为发达,辽沈战役结束后,淮海战役开始。中央要求东北所有的兵工厂开足马力生产,随后大炮、炮弹、炸药、枪支子弹源源不断地支援淮海战场,这才有了粟裕所说的最要感谢的是大连兵工厂这句话。

三,如果辽沈战役失败,国民党军就会士气高涨,相反,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就会背上沉重的思想负担,双方在斗志上就会反转。本来兵力和武器装备都不如国民党军的中野和华野要取得淮海战役的胜利几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说,如果没有辽沈战役的彻底胜利,淮海战役就不可能发生,即使决战也不可能在1948年进行,一定会延迟若干时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