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老夫 T-J-H-K-02 写字的地方。不迎合,不煽情,不发泄情绪垃圾。。】
由于晚清府正对民间办报没有太多的限制,导致在清末思潮涌动的时期,大量民间报纸纷纷诞生。
1878年7月19日,上海最有影响力的《申报》报道了大清驻英大使郭嵩焘的一些逸事,并讽刺其有着一副卑躬屈膝的奴才样。
一个多月后,报纸漂洋过海,送到了郭嵩焘的手里,郭认为报纸的报道与事实出入很大,非常生气。但也只能生气而已。
1875年,左宗棠欲收复新疆。他委托好友,当时的首富胡雪岩向洋人借款筹集军费。又是《申报》,率先披露了这段秘闻。
这个报道非同小可,它相当于公开揭露了三个秘密:
一、大清国库空虚,至少是紧张。
二、左宗棠与胡雪岩官商之间关系不一般。
三、清军高官竟然与洋人暗通款曲,而且居然要向洋人借钱。
左宗棠勃然大怒,把桌子都掀了。他大骂《申报》的编辑、记者狗娘养的。但也只是骂骂了事。
1904年,慈禧过七十大寿。大寿庆典铺张奢靡,令人不齿。上海的《警钟日报》发表了署名记者林白手的一幅对联:“今日幸西苑,明日幸颐和,何日再幸圆明园?四百兆骨髓全枯,只剩一人何有幸?五十失琉球,六十失台海,七十又失东三省!五万里版图弥蹙,每逢万寿必无疆!”
此举可谓胆大包天,但慈禧并没有大动干戈。
但晚清政权毕竟是砖制王朝,它只不过是对位于租界内的报纸忍气吞声而已,对自己权力所及范围之内的忤逆之举它自然痛下杀手。只不过当时的媒体人风骨峭峻,视死如归。
1903年,天津《新闻西报》突然刊发出大清与俄国即将签订密约的消息,还将密约条文进行了公布。报道一出,舆论大哗,举国震惊。大清府正震怒,将该报道的记者沈荩抓捕,先是仗笞,后被绞死。
同年,1903年,上海《苏报》连续刊登多篇文章,如邹容的《革命军》、章太炎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严厉抨击大清府正卖国,高呼革命,甚至放言要建立另一个新中国。
邹容、章太炎险些命丧黄泉。
从此以后,新闻环境逐渐恶化。大清府正对媒体的管制愈发严苛,痛斥居心不良的媒体是“以笔舌倾动人主,籍报章鼓簧天下”。
为此,大清府正发布了一系列针对报纸的管理规定,如审查制,报纸在发行前的晚上,截止12点,报纸内容要送审至当地的官署或警署。规定出台后,遭各大报纸一阵批评,大家概不遵守。
没人遵守大清府正的规定,就这样,直到大清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