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3090字|阅读需8分钟

内容简介:在1979年对越作战中,由张继堂和廖锡龙任正、副团长的11军31师91团9连打出两位一级战斗英雄。二人都是副班长,都来自少数民族,一位来自中缅交界的佤族,一位来自中越交界的苗族。二人单纯质朴,作风顽强,不惧牺牲,为解放军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再添薪火。

他们就是李光辉、陶绍文。



李光辉



陶绍文

一、佤族雄鹰,艺高人胆大,用身体引诱敌火力点暴露

李光辉,佤族,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人,1957年9月出生,1977年1月入伍,原为昆明军区11军31师91团九连副班长。

佤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与缅甸交界处的普洱、临沧和西双版纳一带。李光辉的家乡沧源县是佤族主要居住地之一,对面则是缅甸佤邦,即缅北的掸邦第二特区。



佤族男子

据史料记载,佤族历史上宗族复仇的观念很深,祖辈之仇子孙不忘,常延续几代才得到解决。械斗时,凡成年男子都要参加,能参加而不参加者,为习俗所不容,轻则受到家族舆论的谴责,重则财物处罚。



佤族姑娘

解放前,佤族村寨之间的械斗很多。解放后,人民政府破除陋习,移风易俗,械斗逐渐退出民族历史舞台。从此可见,佤民族自古好斗,不惧暴力,骨子里充满血性,如果将此民族性格用于抵御外侮,保家卫国,则我边疆足可稳固。



佤族汉子

李光辉入伍到本省的大理市宾川县91团,距家乡仅470公里。由于为人单纯质朴,从偏远、贫穷的边疆村寨加入到人民军队这所大学校,他听话、守规矩,训练卖力,追求进步,成为一名优秀的40火箭筒兵。当兵第三年,部队奉命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凭着过硬的军事技术,李光辉被任命为炮兵排火箭筒班副班长。

1979年2月17日,战斗打响。在副团长廖锡龙指挥下,91团二营4连、6连快速向船头穿插,奔袭12公里,提前两小时穿插到位,断敌退路,阻敌增援。可留在后面进攻木桑(村)的五连却遭遇挫折,只得由预备队九连接替进攻。

19时,九连连长张清元带领李光辉和八班副班长陶绍文等12人抵近侦察,在距敌前沿150-200米的地段上,秘密构筑7个火箭筒单人发射掩体,并做了其它必要准备,之后撤出前沿。



李光辉在战场上

18日15时,李光辉和陶绍文随连长悄悄进入头天晚上预设的发射掩体内,侦察对面敌人火力点。敌人对他们的行动毫无察觉,掩体和预留的弹药原封未动。李光辉将观察到的火力点向连长报告,连长命令使用火力侦察,引诱敌被动暴露,尽可能直接打掉敌火力点。

李光辉向敌打了个短点射,敌人以短点射还击。他果断打出一个长点射,掩护他的陶绍文和机枪手徐发礼等也向敌人射击。敌果然被激怒,轻、重武器向已暴露位置的李光辉射击,呼啸的子弹从他头顶擦过,60迫击炮弹、火箭弹在周围不断爆炸,有两发恰好打在他隐蔽的掩体边沿上,震得他全身发麻,掀起的泥土几乎将他掩埋起来。

为看清敌军火力,待敌军火力稍停,艺高人胆大的李光辉迅即跃出掩体,利用过硬的战术动作向右侧十多米宽的暴露地段飞奔过去。敌军见状跟踪射击,所有火力点都暴露了出来。幸运的是,敌射击结束后,他毫发无损地回到连长身边。



李光辉-左

两小时后,炮兵对他们发现的目标进行试射,李光辉再次请战,要求到敌军前沿观察弹着点,为炮兵指示和修正目标。这时,敌军永备工事火力发射点突然向我阵地方向射击,李光辉收起步话机,利用爆炸烟雾作掩护,迅速装好火箭弹,瞄准敌军火力点,第一发打中了野战工事,第二发准确命中火力点,毙敌4人。

在本次侦察中,他共三次进出掩体,不惜以自己的身体吸引敌人重火力点暴露,探明敌情,圆满完成了火力侦察和袭扰任务。

19日,91团决定由副团长廖锡龙指挥三营并加强2连打下木桑。正带二营在船头防御的廖副团长匆匆到达木桑,勘察完战场态势后,迅速制定出作战方案,并于16时组织团炮兵对敌进行射击。



时任91团副团长廖锡龙

二、苗族雄鹰,用身体顶住爆破筒与敌僵持,直至炸毁敌工事

主攻木桑的九连仅用12分钟就打掉了几个敌火力点,快速攻上制高点1442高地,之后向1492高地进攻并搜剿残敌。20日,九连继续向前推进,一路基本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原来,木桑之敌清楚木桑无险可守,经不起连续打击,已提前退到1273高地组织防御。

担任突击队的8班攻到一个山洼处,遭敌火力阻击,几名战士中弹倒下。苗族雄鹰陶绍文当即带领一个战斗小组从侧翼进攻,打掉一挺机枪并消灭正、副射手。9连乘胜前进,离顶峰只剩200米,其他连队也同时从两翼攻了上来。

眼看胜利在望,意外情况出现了,敌军一个暗堡的射孔里突然喷射出长长的火舌。三名战士杨家贤、张银贵、刘永良接力往上冲,都不幸中弹身亡。八班长杨春礼命令火箭筒手上,4发火箭弹打过去,敌重机枪仍在吼叫。杨班长指挥喷火兵上,喷火手把最后一瓶油全部喷出,仍无济于事。



喷火兵

在机枪掩护下,战士朱正春爬上暗堡顶,用工兵镐连挖带掘,发现土层下面是根根粗壮的圆木,急得一头汗。副班长陶绍文冲上去了,他潜入越军射击死角,右手握着爆破筒,左手撑地,时而匍匐,时而跃进接近暗堡。

顶上的朱正春撤走后,他从侧面抵近敌射孔,拉燃导火索,猛地将爆破筒塞进去。5秒过去了,战友李小德大声喊道:陶绍文,快离开!可他屏住呼吸,一动不动守在射孔旁。

敌人果然把爆破筒推出来,陶绍文立刻推进去。敌人再推出来,三分之二都露在外面。这一次,他用左手抓住爆破筒,用肩膀狠狠往里面顶。就这样与敌僵持着,直到一声巨响,暗堡被炸毁,陶绍文也在爆炸声中获得永生。



陶绍文画像

战友李小德替陶绍文剪的导火索,留了大约15厘米,陶绍文完全有时间脱险。可他为了确保一击必成,硬是用自己的生命换来成功,为进攻打开通路。

陶绍文,来自于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小坝子乡半坡村,位于中越边境,与越南老街省孟康县和新马街县隔河相望。1979年对越作战时,陶绍文随11军在红河州金平县作战,而14军41师121团正从他的家乡出境攻击孟康县,而他的父母在弟弟正与村里广大苗族乡亲奔走在支前的路上。



支前的苗族乡亲



苗族姑娘

三、战斗英雄李光辉现状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李光辉继续跟随部队冲锋。3月6日,我参战部队撤军回国时,91团受命杀一个回马枪,歼灭班绕散越军一个营,为后面返回的兄弟部队扫清障碍。在廖副团长指挥下,三营从班绕散东侧发起攻击。担任主攻的九连走错了路,廖锡龙将计就计,命令九连、八连互换任务。在三营炮火支援下,9连向1873、1642高地发起攻击,8时40分,被两高地之敌夹击在鞍部,情况危急。

8时55分,3营迫击炮连向1873、1642高地炮火准备,9连1班借炮袭之机,抢占了鞍部两侧的无名高地,掩护全连展开。战斗中,从步谈机里传来了团政委吴斌传达的昆明军区授予陶少文"董荐瑞式的战斗英雄"称号的喜讯,消息传开,立即变成了巨大的精神力量。

指导员带领1排冲锋在前,头部和左臂负伤,坚持不下火线,并号召大家:只要有一个人就要冲上敌人阵地,我连出了英雄陶少文,我连还要出更多的英雄!副班长李光辉第一个冲入敌堑壕,与敌激战,一口气毙敌7人。全连用35分钟毙敌27名,夺占了连队被困地两侧的无名高地,全歼当面之敌。



李光辉

战后,中央军委授予李光辉战斗英雄称号,并提干为排长,授予陶绍文董存瑞式的战斗英雄称号。二人在战斗中并肩作战,又同时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可惜陶绍文已将自己永远融入南疆的红土地,永远卫护着边疆。

1982年,李光辉担任三营机枪连副指导员,1985年转业到云南省地矿局工作,2012年11月退休。当时退休工资只有2100元,生活拮据,有战友为他鸣不平。他淡然说道,我们单位是事业单位,条件有限;和牺牲的战友相比,我目前已经很好了。



李光辉

为了补贴家用,他宁可在退休后去一家苗圃厂打工,也不愿麻烦组织。多年后战友相会,他们说,李光辉这些年一点没变,仍是那个单纯质朴的佤族汉子!



李光辉

——全文终,感谢您的阅读——

作者简介:深耕10年对越作战历史、传播当代优秀军人事迹、分享军事、时政热点解读。忠于史实,文字干净简练流畅。强军路上传递正能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