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熊猫哥



志愿军冲锋

抗美援朝,最著名的要属上甘岭战役。以美军超级多的“范弗利特”弹药量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坚强不屈而世界闻名。美军用电脑推演上甘岭战役的过程,但不论电脑推演多少次,都是美军强大火力获胜,但现实情况却恰恰相反,以志愿军的胜利而告终。

在那个年代,美军的装备火力以及后勤补给都是志愿军无法比拟的,但武器装备和后勤的不足不代表志愿军战斗力低。志愿军基层战士绝大部分经历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更有一部分基层指战员经历过长征,技战术水平高超。最主要的是,他们都有坚强的信仰。而且志愿军已经把步兵的作用用到了极限,什么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什么战术穿插,诱敌深入,围点打援等等。

李奇微在第三次战役失败后接手联合国军总司令,他训斥败退下的美军基层军官说:“现在我们的步兵已经到了没有汽车不能行军,没有炮火支援就不能战斗的地步,要知道你们是步兵,是要用双腿行军,用轻武器战斗的,别妄想着有火力支援”

虽然如此,美国军官(特别是基层军官)在三次战役中被志愿军吓破了胆,完全提不起干劲,见到志愿军就抱头鼠窜,李奇微不得不把军官换了一茬才算稳定了军心。

说了这些,那么志愿军单兵能力和美军单兵能力到底孰强孰弱又相差多少呢?有没有具体的战例呢?有的,在1950年12月23日发生的一场遭遇战对战力可以做一个直面的对比



1950年12月23日,中国人民志愿军40军115师355团驻守在黄鸡山,与美军第2师和南朝鲜第6师只一条小河间隔。

23日夜,侦察连长陈则厚接到一个任务,到美军阵地上抓个“舌头”回来,所谓“舌头”就是敌军俘虏,要从他们口中套出敌军消息。

团长强调:“要美军,不要伪军,要活的,不要死的”

陈则厚在连里挑选了11名精干人员由自己带队。陈则厚把抓俘虏小分队分成前后队,陈则厚亲自带前队,排长刘汉忠带后队。

23日夜,小分队出发,此时的天气是零下20多度,志愿军战士习惯性的踏入冰冷的河水,泅水过河。刚一上岸,战士们的棉裤已经硬邦邦的。战士们顾不得这些,趁着夜色摸上美军阵地。

陈则厚命令小分队隐蔽,自己一人向前侦查。走不多远,就听到前面大树下传来有人说话的声音,虽然听不懂,但可以肯定是英语,这是一个美军士兵。

陈则厚心想,抓住他,抓“舌头”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陈则厚匍匐前进,但棉裤硬邦邦的发出了响声,美军士兵发现了陈则厚,提起枪就向陈则厚开枪。陈则厚是百战老兵,这种情况见得多了,当自己一发出声响,条件反射性的向一边滚了一下。果不其然就是这一滚救了陈则厚的命。陈则厚马上开枪还击,一枪击毙美军。

这时候陈则厚才发现,这个美军是在用对讲机说话,陈则厚还没来得及想,对面树林响起枪声。

“难道有埋伏?”陈则厚心想

枪声一起,前小分队的战士们和由刘汉忠带领后小分队迅速赶上,张朝树林还击。

这样一来,抓舌头的任务算是泡汤了,只有迅速撤离。但对面这伙美军咬住不放,也和以前不一样,没有一触即溃,而是越战越顽强。看得出,这伙美军是经过专门训练的。

战斗只不过打了10多分钟,美军主动撤离,陈则厚没有恋战,也撤离。此次任务不但失败,而且牺牲了一名志愿军。但事情还没有完。

过了几天,355团抓到几个美军俘虏,这时候才知道,那天晚上与陈则厚小分队战斗的美军是刚成立的特种兵小分队,代号“8986陆军部队”一共17人,拿着对讲机被击毙的正是他们美军特种部队的指挥官,中尉军衔。那天晚上这支特种部队是要偷袭志愿军。没想到两军想到一起了,而且美军被陈则厚小分队干掉6人。

志愿军13人对美军17人,以牺牲1人代价击毙美军6人。

这次小小遭遇战,志愿军侦察兵完胜美军特种部队。



论单兵作战能力,志愿军是完胜美军士兵的,尤其是志愿军拿手的穿插战术,派出的志愿军战士都是精英,往往能出奇制胜。比如在金城战役中干掉南朝鲜王牌团部白虎团的,就是侦察排长杨育才带领的12个普通的侦察兵。

到了抗美援朝后期,美军被志愿军穿插战术搞得很烦,美军又不会穿插。他们就用技术优势,用飞机空投伞兵。以达到穿插的目的。但往往这种穿插很容易被志愿军发现,反而成为志愿军的俘虏。

但现代战争,战士们的勇气和个人技战术只是一部分。更大的是炮火和轰炸的比拼。但即便这样,志愿军还是不怕艰难牺牲,见招拆招,你美军炮火强那我就用反斜面坑道对付你。

在上甘岭战役中,坑道战术应用就是志愿军对抗美军优势火力最有效的法宝。

连李奇微都不得不承认:除了火力,我们(美军)几乎一无是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