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战况显示,俄军在红军城集中大量兵力,开始一轮又一轮的猛烈进攻。通过卫星图像可以看到,俄军的炮火覆盖城市周边的广大区域,整个城市笼罩在硝烟之中。

俄军这次选择在12月发起攻势,可能是考虑到乌克兰寒冷的天气有利于重型装备的行动。他们把兵力压到离市区只有两公里多的地方,这在整个战争中都是很少见的。前线的战士们说,俄军的火力非常密集,每天都有成百上千发炮弹落在阵地上,防守压力特别大。

乌军一位前线指挥官透露,他们没有想到俄军能在这个时候组织起如此大规模的进攻。这种判断上的失误导致一些防御部署不够合理,部队损失比预期要大得多。

红军城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它就像是一把锁,把守着通往更大城市的必经之路。如果这里被攻破,乌军在这一带的防线就会出现巨大的缺口。俄军就可以利用这个突破口,对周边的乌军阵地形成包围之势,这对整个战局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从战场局势来看,俄军这次是下定决心要拿下红军城。他们不但投入大量的火炮和装甲车辆,还集结数量可观的步兵部队。这种全方位的压制进攻,让乌军的防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每一天的战斗都异常激烈,双方都在付出巨大的代价。

在这场战役中,俄军的战术让很多军事爱好者都感到意外。他们一改以往依赖装甲部队的打法,转而采用看似原始但实际很有效的人海战术。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前期战斗中损失大量坦克和装甲车,不得不另辟蹊径。

从战地记者传回的画面可以看到,俄军的步兵像潮水一样向乌军阵地涌来。有时一次进攻就有几百号人,排成密集的队形,不顾伤亡地往前冲。这种打法虽然看起来很笨,但在火力配合得当的情况下,还真能压得乌军喘不过气来。要知道,就算是现代战争,高科技装备再厉害,最后还得靠步兵去占领和控制阵地。

但是这种打法也让俄军付出惨重的代价。据说有些连队在一次进攻中就损失一半以上的兵力。地面上到处都是战斗留下的痕迹,医疗队每天都在不停地往返运送伤员。这种血腥的场面,让人不禁想起二战时期的那些惨烈战役。


现在俄军的突击部队已经推进到波克罗夫斯克煤矿附近。这个煤矿出产的煤炭质量特别好,是乌克兰钢铁厂最需要的原料。如果这里落入俄军手中,对乌克兰的工业生产绝对是个沉重的打击。毕竟在战时,钢铁产业就是命脉,它不仅关系到军工生产,还影响着整个国家的经济命门。

乌克兰第150摩步旅原本打算趁俄军主力在别处的时候,偷偷摸到他们后方去搞个突袭,打他们个措手不及。可是没想到,这一仗打得实在太糟糕。

前线战士说,他们连基本的装备都不齐全。有的士兵连防弹衣都是破的,通信设备经常掉线,连最基本的通话都成问题。更要命的是,指挥官好像压根就没想好该怎么打这一仗。部队冲到一半,发现情报完全不准确,俄军的火力比预想的强太多。

最让人生气的是,有伤员需要后送的时候,指挥官竟然不让撤。说是怕暴露位置,结果害得不少受伤的战友就这么给扔在战场上。有的伤员在战场上躺好几天都没人管,能活下来的都是靠自己爬出来的。战后统计失踪人数的时候,那个数字看得人直打冷战。

这场战斗打才两个星期,第150旅就损失四分之三的人员。剩下的那些战士,很多都是在没有任何支援的情况下,自己想办法逃出来的。听说有的战士为活命,晚上偷偷爬好几公里,在野地里躲好几天才找到机会往回撤。


现在军方的人在调查这件事,说是要追究指挥失误的责任。但是那些已经牺牲的战士,再也回不来。一个老兵说,打仗难免会有伤亡,但是像这样把战士往火坑里推的打法,实在是太不应该。这种教训,真是用生命换来的。

原本用来运送弹药和补给的铁路线,都给炸得不成样子。有个开运输车的师傅说,以前一天能跑好几趟的补给线,现在连过去都过不去。路上到处都是弹坑,修都不敢修,因为修路的工程队一露面就会招来俄军的炮击。

乌军只能把补给线往北边转移,改用其他的铁路和公路。可是这些新路线要绕好大一个圈子,路程比原来长一倍不止。而且俄军也不是吃素的,他们派飞机和导弹天天去轰这些新路线。有时候一批物资在路上堵好几天都送不到前线去,前线的战士只能省着点用。

听说现在前线的弹药都快用完,有的阵地一天就剩几发炮弹。战士们说,对面俄军打十发炮,这边最多只能还一发。就连最基本的吃喝都成问题,有的阵地好几天接不到补给,战士们只能靠着干粮和积雪维持。

俄军的炮火一轮接一轮地砸过来,阵地上的工事都给炸塌。战士们说,有的掩体都修好几遍,刚修好又给炸。而且因为补给跟不上,很多被打坏的装备都没法修,只能眼睁睁看着报废。


连一些老兵都说,这仗越打越难打。前面的阵地要是再守不住,后面的防线也很难组织起来。毕竟现在到处都缺人手缺装备,就连最基本的沙袋和铁丝网都不够用。这么打下去,真不知道还能撑多久。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