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可能就这几天的事情了,你们多注意注意。”

听懂医生的言外之意,和一民将医生的嘱托一一记下,并及时传达给老人的儿女。被他照顾的老人是常奶奶,已经在和一民所在的丽江纳禧养老服务中心待了不少日子。

医生交代完后,作为这里的护工,和一民将空间让给常奶奶的家属,接着像往常一样,去护士台汇报老人今天的情况并拿检查单。回来给常奶奶看护点滴时,看着比往常要精神的老人,和一民心下放松不少,还帮着招呼老人的亲朋好友……

这是和一民做护工以来,非常普通的一天。

在丽江护工行列,大多是40到55岁之间的人。他们中,多是夫妻一起做护工,方便相互照顾;或是丈夫外出做护工赚钱,妻儿留在老家生活。而90后护工,少之又少。今年25岁的和一民,就是一名丽江90后护工。





和一民所在的丽江纳禧养老服务中心,是一家专业致力于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无障碍改造、养老、护理、健康管理、管理咨询、技能培训等综合服务的机构。当有陪护需要的家庭联系中心,和一民就会在中心安排下做陪护工作。

一般情况下,中心主管会根据联系家庭的情况综合考虑,确定和一民跟进服务后,会将详细情况与和一民讲,并帮他与被服务家庭做好沟通和交接。



“记得有一次,我们主管让我去接一个单子,说是晚上要去照顾一位90岁的老爷爷,听到这个消息,我心里很是忐忑,毕竟照顾高龄老人,这个责任太重大了。”和一民回忆,当他到达指定地点后,才发现老人的实际年龄已经98岁了。面对这样的情况,和一民虽然有些吃惊,但这并没有影响到他的工作态度。“虽然年纪大了一点,照顾起来可能更为吃力,但毕竟之前接受过培训且有过实战经验,所以心里还是有谱气呢!”

在这家养老服务中心,和一民的工作主要是病人的陪护与照顾。其中涵盖了诸多琐碎却又至关重要的事情,包括照顾三餐及吃药、擦身换洗、带病人做检查、看护点滴、记录医嘱,协助家属与医生沟通等。遇到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时,更是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比如定时帮忙翻身,谨慎处理褥疮,端屎端尿,这些事情对他来说,早已是常态。



在康复医院里,很多人都认识和一民。谈到这个年轻小伙,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

“是个眼里有活儿的小伙子。”

“家属很认可他的工作。”

“他很年轻,一开始我们还奇怪怎么这么年轻就来做护工。他工作很努力,而且不在意别人说他是护工,有些不是他服务的病人,如果有需要的话也会帮忙。”

谈起自己的工作,和一民脸上带着微微笑意,他说自己倍感珍惜,也为自己能够自食其力感到开心,“我不怕脏不怕累,就怕工作做得不到位。”



90后的他体力好,只要患者要求,他都愿意推着患者四处溜达,散心放风。如果隔壁病床需要帮忙,忙完自己工作的他也会顺手帮忙。

“小伙子很热情,有些东西我都不记,完全可以放心交给他。”患者王爷爷是和一民服务的对象之一。一开始,王爷爷会觉得请护工浪费钱,但和一民贴心的服务让他心服口服。现在,有些事情王爷爷都直接让儿女交代给和一民。




“有些病人说话带口音我不太听得懂,有时候还不配合,总觉得我们的一些询问和检查是没必要的。和一民总会耐心帮忙沟通,老人对他也比较信任,我们工作就比较顺利了。”医护人员说,和一民作为沟通的“桥梁”,减少了不少病人和医生护士之间的麻烦。



有时候,和一民也会陪着病人度过生命中的最后时光,“我在护理上会更加细致,老人有时候精神好了会跟我聊天,听他们说自己过去的故事,我也会跟他们分享我的经历,仿佛在交朋友一样。”

有时候,人们会忘记和一民自身残疾、眼睛缺陷的问题。入职半年来,和一民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赢得了服务对象的好评。丽江纳禧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对和一民的工作表现赞不绝口,“和一民勤奋好学,踏实肯干,能很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如今,半年过去了,和一民觉得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让他很有成就感,“每月收入有4000多元,不仅可以保障自己的日常开销,还可以补贴家用。年轻人当护工、做保姆可能在很多人看来会有些奇怪,但我觉得护工也是凭自己的劳动赚钱,没什么丢人的。”



和一民是家里的独生子,出生在丽江一个普通家庭。小时候,即使父母忙于生计也从未落下对他的关心。乖巧懂事的和一民有时会歪着头看人、看东西,尤其看字有些费劲。

“这孩子怎么总是歪着头?”

“这孩子习惯是不是不太好?”

“是不是营养不良啊?”

“去医院检查一下吧!

意识到孩子不对劲,父母才发现和一民左眼处于看不见的状态,左右眼视力的差距导致他总是习惯歪着头。

后来,父母带和一民前往昆明进行矫正。通过矫正,和一民的头歪得不太明显了,但视力还是有问题。“小学时我们班有40多个学生,就我一个戴眼镜,戴着眼镜能近距离看清楚一点,但一米以外远一点就基本看不清了。”

因为视力不好看不见黑板,老师总会安排和一民坐第一排。小小年纪就戴上眼镜的他并未受到同学异样的目光,在成长的过程中得到了不少来自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的爱护,在爱的浇灌中成长。



△和一民跟妈妈一起徒步

2021年,和一民从学校毕业,正式迈入社会,这才发现和其他普通人相比,他在求职路上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因为视力上的问题,和一民看东西和做事情需要一个缓冲的过程,连带着有时候干活会出现肢体不协调,做事“慢半拍”,导致工作效率低,这让他在求职时处于劣势。

毕业求职的那几年,和一民做过社工、当过服务员,换过好几份工作。无奈之下,工作上屡屡碰壁的和一民当起了妈妈的“小工”。

“反正都是干活,给我妈妈干活也是干活。”

和一民与妈妈一起摆摊卖菜的同时,还利用新媒体做了一个“丽江菜小二”的账号,记录自己和妈妈摆摊卖菜的日常,期望着有一天账号火起来,利用自媒体赚钱。



每到月底,妈妈就会根据当月的营收情况,以发工资的形式给和一民发钱,“基本上在1500—3000,最多的时候拿过3000。”

和一民爸爸因为生病的缘故基本干不了工作,全家生计由妈妈支撑,菜市场的生意波动比较大,自媒体账号的效果也会因为内容质量上下波动。



生活上的磨难,有时候会让和一民陷入焦虑,“妈妈总觉得没关系,可以慢慢来。从小到大一直受到妈妈乐观的态度感染,但有时候我感觉自己是她的负担。”

和一民还是想找一个比较稳定的工作,为妈妈分担压力。



得知和一民的状况,丽江市残联主动联系他并明确了他本人意愿后,为他安排了护理工作相关公益培训。

“任何一个机会都不想错过,任何一个机会都想试试看。残联的培训很多,我选了对我而言比较好上手的护理工作进行培训。”和一民抱着这样的想法,很珍惜培训机会,每一次老年人护理培训,他都将之作为正式工作来对待。虽然因为自身原因有时候反应会“慢半拍”,但操作基本没有出错,耐心又细致,最终顺利通过考试,获得了相关资格证书。



在丽江市残联的牵头下,和一民应聘成功、顺利入职,成为一名“90后”护工。

谈起未来,和一民表示准备提升相关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考一些护理、营养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证书,不断积累,减轻妈妈负担的同时,能够服务更多需要帮助的老人。“让平凡的我给社会做一点小贡献。”



经过丽江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培训、考试并持证,和一民被丽江市残联推荐,入职丽江纳禧养老服务中心,成为一名护工。他年轻、热心、干活麻利,深受大家喜爱。



长期以来,丽江市残联重视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将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作为重要民生工作,帮助他们学习技术技能,推荐就业岗位,实现稳定就业。

今年,市、县(区)残联结合残疾人需求和市场实际,组织开展了各类技能培训,并为培训合格人员提供就业岗位。一方面帮助残疾人朋友稳定就业,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另一方面解决了人才稀缺的难题。



△2024年丽江市残疾人养老护理培训班培训现场

据了解,近年来,丽江市残联通过多渠道多举措多部门协同努力,进一步强化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截至目前,丽江市持证残疾人约4.5万名,就业年龄段持证残疾人2.11万名,已就业1.18万人。



丽江市残联教育就业和宣传文体科负责人吴明珍介绍:“我们不但为像和一民这样有求职就业需求的人提供培训和求职推荐,也扶持创业。”

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文会介绍,依托“圆通圆梦家园助残”等就业助残项目的实施,加强了全国残疾人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应用。2024年,我市城镇新增残疾人就业35名,农村新增残疾人就业471名;扎实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工作,走访用人单位98个,完成拓职岗位63个,完成率123%,着力推进残疾人稳定就业。“我们将持续加强残疾人技能及实用技术培训,提升培训的质量与效益,让更多像和一民一样有需求的人能够实现就业创业,不断地推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