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又一年的圣诞节即将来临,我们发现一个与以往不同的现象 —— 曾经喧嚣一时的抵制圣诞节的声音,在今年似乎销声匿迹了。
这是怎么回事?
01.
近年来,消费降级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趋势。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人们的消费观念更加趋于保守,不再盲目跟风追求节日消费的热潮。
以往,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会在圣诞节期间大肆进行促销活动,将其包装成一个充满消费诱惑的节日。然而,如今的消费者在面对商家的各种促销手段时,变得更加冷静和审慎。
消费降级并非单纯的消费减少,而是一种消费结构的优化和消费观念的转变。
人们更加注重商品的实用性和性价比,对于那些华而不实的节日装饰品、高价的圣诞礼品等,不再像过去那样轻易买单。
例如,曾经在圣诞节期间备受欢迎的高档西餐厅的圣诞套餐,价格不菲却常常供不应求,但今年预订量明显减少。
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在日常生活中性价比更高的餐饮方式,而不是为了一个节日氛围而支付过高的费用。
这是一种不得已,也因此减少了因过度商业化引发的抵制情绪。
02.
当前,部分人群收入下降或面临收入增长的压力。在收入有限的情况下,人们不得不更加谨慎地规划自己的开支,优先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对于一些年轻人来说,购房、购车、育儿等生活压力较大,每月的房贷、车贷、教育费用等支出占据了收入的相当比例,使得他们在节日消费上更加节制。
而对于一些普通劳动者,可能面临着工资增长缓慢甚至降薪的情况,生活成本的增加使得他们在面对圣诞节这样的外来节日时,缺乏足够的经济实力去进行大规模的消费和庆祝。
例如,一些原本会在圣诞节购买昂贵礼物送给亲朋好友的人,今年可能会选择亲手制作一些更具心意的小礼物,或者通过其他更经济实惠的方式来表达祝福,而不是像过去那样追求高消费的圣诞庆祝方式。
03.
社会思想更加包容和多元了。对于西方节日的态度,不再像过去那样非黑即白,而是更加理性和客观。
人们逐渐认识到,文化是多元的,节日只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和表达方式,可以在尊重和包容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实际情况来选择是否参与。
还有一部分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不断增强,对中国节日的喜爱和重视程度也与日俱增。
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感,这些节日所承载的团圆、感恩、祈福等美好寓意,更能引起年轻人的情感共鸣。
这种社会观念的转变,使得人们对圣诞节的存在不再持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即使自己不过圣诞节,也不会去刻意抵制他人过圣诞节。
例如,在一些城市的街头,虽然圣诞节的装饰和氛围可能不如往年浓厚,但人们依然能够以平和的心态看待那些仍然热衷于庆祝圣诞节的人,不会像过去那样进行激烈的批评和指责。
今年没有人抵制圣诞节了,也许以后也不会有了。毕竟时代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