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六军团被改编为359旅之前,是萧克、王震两人一手拉起来的。

但改编之后,令人没想到的是,旅长并不是他们两人中的一个,而是一位背景极深的人。说出名字后,无人敢产生质疑。

那这个人究竟有何特殊之处,竟然比萧克、王震还厉害?“背景极深”又是怎么一回事?



探路先锋

1934年,国民党发起围剿战争,我军奋力抵抗,却无力还击。眼看着敌军步步逼近,红军不得不开始战略转移,前往陕甘宁地区。

此时,湘赣苏区也即将面临国民党军队的威胁,苏区的领导人召开紧急会议,商量接下来的路怎么走。



还没等他们商量出对策来,中央便下达重要指示,命令红十七师、红十八师开始进行战略转移。此外,两个师组成红六军团,由萧克担任军团长,王震担任政委。

并且中央还制定了详细的计划,这次红六军团的任务就是在迎击敌人的同时,进行游击战争,建立新的苏区。



除了红六军团之外,红七军团主要是火力吸引,帮助红六军团转移敌军的注意力,从而保证计划的顺利进行。

另外,由于敌军已经将苏区重重包围,红六军团需要迅速突破包围圈,前往新的根据地。



红六军团接到命令之后,立马商量突围计划,并确定了他们前进的方向,向西行走,前往湘中地区。

此行十分危险,加上对该地的地理环境比较陌生,军团走得十分小心。途中还是遇到了多股敌军,但都被我军歼灭。



由于路途遥远,红六军团的粮食根本不够,他们只得在树林里找些野果、野草充饥,但还是有不少战士饿晕了过去。

为了能够赶上进度,他们昼夜不停,面对敌军的封锁,红六军团一一突破,最后到达桂东县。



他们已经行进了大概四天的时间,一路上没有休息过,战士们深感疲累。军团长决定暂时休整,并准备相关物资,以便后续的行进。

在到达一个村子时,为了不惊到老百姓,他们选择在村子附近休息,只选几个人前去村子找粮食。



当时百姓的生活也比较苦,但是他们看到是红军来了,纷纷拿出自己的存粮。战士们感念百姓的贡献,尽管百姓一再不要钱财,但战士们还是硬塞给了他们。

由于购买的粮食较多,战士们根本没有足够的钱,所以只能打下欠条,以后再还。



就这样休整一番过后,红六军团马上出发,继续西征。而他们越往西,越深入敌军的腹地。看着眼前国民党的碉堡,战士们猛烈进攻,将前方的敌人击退。

红六军团用了两个月的时间,终于成功与其他部队会师。这一路上的艰险或许只有他们自己的知道。



会师之后,红六军团继续在附近进行游击战争,扩大新苏区的根据地。直到抗日战争爆发,红六军团被改编为359旅,算得上老牌劲旅。

不过,让人没想到的是,萧克和王震都没能当上旅长,反而让陈伯钧当上了359旅的旅长,这是为何?



红军才干

其实比起萧克与王震,陈伯钧在红军长征中的作用也不遑多让。他在长征中担任后卫,连毛主席都曾夸他厉害。

陈伯钧是黄埔军校的学员,那个时候他怀揣着救国的梦想进入了黄埔军校,却没想到蒋介石公然背离革命,这让陈伯钧对国民党感到失望。



在革命热火燃烧到南昌的时候,陈伯钧就有了加入我党的念头,随后他便成了我军的一员。

在井冈山的时候,陈伯钧担任教员工作,致力于进行军事训练。不管交给他什么任务,陈伯钧都能顺利完成,毛主席对其十分看重。



长征开始后,陈伯钧是红5军团第13师的参谋长,担任掩护其他主力部队前进的任务。

就这样,他便带领着队伍落在了队伍的最后面。

敌人也没想到,红军的后卫部队会这么厉害,让他们损失了大量的兵力。



湘江战役爆发之后,国民党军队围堵红军主力部队。

由于敌军兵力甚多,我军无力对抗,只能猛烈反击,寻求一线生机。但看着倒下的战士们,陈伯钧内心十分悲痛。

为了掩护主力部队行进,红五军团的红34师与红13师固守阵地,绝不后退一步。



红34师将全部的敌军火力吸引到他们身上,将生死置之度外。最后,他们整支部队几乎全军覆没,仅有几人到了陈伯钧的队伍中。

而红13师比红34师的情况好一点,陈伯钧采取机动的方式,应对敌军的进攻,虽也有损失,但不至于那么惨重。



在两个师的努力下,红五军团完成了掩护主力部队的任务,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此后,红五军团一直跟在队伍的后面,警惕敌军的侵袭。

在陈伯钧的带领下,红五军团多次击退敌军的进攻,保证了红军队伍的顺利行进。



连毛主席都夸陈伯钧厉害,不愧是红军部队中的才干。

陈伯钧却没有骄傲,他认为自己只是完成了应尽的职责,他不想再看到像红34师那样的情况出现。

红五军团到达陕北之后,陈伯钧便开始致力于军队训练,以及建设根据地。



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全国形势危急。为了抵御日军的扫荡,陈伯钧担任359旅的旅长,守卫陕西的安全。

陈伯钧既可指挥作战,又可领导军队守卫根据地,是指挥官的不二人选。比起萧克与王震的作战经验,陈伯钧比他们多了红军后卫那一段经历。



另外,毛主席都称他为“红军才干”,陈伯钧可不是浪得虚名。因此,当他被任命为旅长的时候,无人产生质疑。

陈伯钧成为359旅的首任旅长,王震便担任副旅长,他们带领着359旅创下传奇。



成为旅长之后,陈伯钧带领部队征战沙场,仅用一个月的时间便拿下了七座县城。这在当时可是令人十分振奋的功绩,而陈伯钧做到了。

但令人没想到的是,他就任旅长的时间会那么短,这究竟是为何?



一记耳光惹祸

陈伯钧对359旅的战士们十分关心,体谅战士们的身体。眼看快要过冬了,天气转凉,他们也不能总是穿着单薄的衣服,该换一批棉衣了。

为此,他早早向中央申请棉衣的购买申请,主要是领取棉衣购买的款项。



没过几天,陈伯钧便收到了中央同意的消息,但是领取款项必须要前往延安。于是陈伯钧便命令自己的一个手下前往。

但还没走,那名手下就与其他人起了冲突。



陈伯钧询问之后,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是搭便车出的问题。他的手下想要搭前往延安的顺风车,但是那名司机不让,甚至出言不逊。

陈伯钧一生气便打了那个人一耳光,结果他的职位便被撤销了。



其实事后,陈伯钧也后悔,他应该和那个人好好谈谈,而不是一生气就动手。不过这次他也算是因祸得福,在一段学习过后,陈伯钧更加沉稳,随后便继续投身于战场。

和其他在战场上拼杀的战士们不同,陈伯钧在另一领域作出了巨大贡献。



为了抗日战争的胜利,陈伯钧四处奔走,向各地宣传抗日思想,发展抗日力量。

甚至陈伯钧还会亲自出马,劝当地势力加入他们共同抗敌。毛主席对陈伯钧的工作表示肯定,并对其夸赞不已。

除此之外,陈伯钧还曾担任过抗大的校长,为部队培养了许多军事人才。



时过境迁,陈伯钧明白军事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倡导用真实的战争去讲课。这样学生们才会身临其境,了解作战的艰辛。

为了促进军事学员的全面发展,陈伯钧设立了多门课程,不管是战术、还是战史,都是学员必修的课程。



另外,陈伯钧提倡身临其境地教学,也就是让学员们真正打一次仗。在战场上获取经验,这是其他教育学校都没有想到的,但陈伯钧真正做到了。

即便这种训练方式很危险,但却是锻炼学员最好的方法,其他的教官对此并没有什么异议,因为他们认为学员们最缺的就是经验。



在强劲的锻炼下,学员们的能力不断提高,具备了高度的军事素养,每个人都是小小指挥官。

连刘伯承都不得不夸赞陈伯钧的能力,甚至之后还推荐他成为南京军事学院的副院长。



解放战争爆发后,陈伯钧奔赴前线,担任江东军区司令员,带领四野与国民党军队对敌,在辽沈、平津、衡宝等重要战役战役中作出重要贡献。



纵观陈伯钧在红军、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的职位,不管是旅长、还是司令员,甚至是军长,他的职位都不低。

因此在1955年授衔的时候,陈伯钧被授予上将军衔。

陈伯钧将军不管是在军事教育方面,还是在指挥作战方面,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他的功勋永远不会被磨灭,他的革命精神值得后世永远铭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