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赵新春 杨晓伦 于潞

成语"扫除天下"出自《后汉书·陈蕃传》。说陈蕃十五岁这年,自己独自居住,所住庭院草木荒芜,室内也杂乱无章。他父亲的好朋友、时任汝南郡功曹的郡人薛勤来访,就问他:"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陈蕃就说了流传至今一句话:"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薛勤很惊奇,通过多次观察,认为陈蕃是"不凡子"。这就是成语"扫除天下"和典故"不凡子"的由来。


陈蕃,字仲举,是东汉末年汝南郡平舆县人,也就是今天的平舆县人。他少有大志,《世说新语》说他"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被郡中举为孝廉,拜为郎中。因母亲去世弃官服丧,服阙后,正好周瑜的从祖父周景为豫州刺史,便聘请陈蕃为别驾从事。开始陈蕃不同意,于是周景就在别驾车舆上写了个"陈仲举座",意思是这别驾位非陈蕃不选。最后没办法,陈蕃只得就职。不久因与周景进谏争辩不合,有撂挑子不干了。因此,同乡人、月旦评创始人之一的许劭评价他说:"仲举性峻,峻则少通。"陈蕃性情严峻,严峻就少了些通融。范晔在《后汉书》里虽然称赞他"以离俗为高""以遁世为非义""以仁心为己任","能树立风声,抗论惛俗", "信义足以携持世心",也感慨他"与刑人腐夫同朝争衡,终取灭亡之祸",致使远大理想终未实现。苏辙也评价他"一朝老臣,名重天下,而猖狂寡虑,乃与未尝更事者比,几乎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斯岂孔子所谓资哉!"为他的猖狂寡虑,不知变通而遗憾。正是因为他这种宁折不屈的性格,让他的仕途也起起伏伏。为乐安太守,因得罪大将军梁冀,降为修伍县令。桓帝继位后,为尚书,为了零陵、桂阳的流民、山匪而得罪皇帝近臣,被外放为豫章太守。为尚书令,调大鸿胪,因上书直言劝谏,救大臣李云,被免官故里。数年后,被征议郎,任光禄勋,以不依附权贵,再次被诬告免官,回归故里。延熹六年(163年),再次被征召,为尚书仆射,转调太中大夫。八年(165年),代杨秉为太尉。九年(166年),又因疏救因党锢之祸入狱的李膺等人被免官。永康元年(167年),汉桓帝驾崩,窦皇后执掌朝政,任命陈蕃为太傅并管理尚书台事务,辅助汉灵帝即位。为表彰他的拥立之功,被封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当时中常侍侯览、曹节、公乘昕、王甫、郑飒等人与汉桓帝乳母赵娆夫人等宫中女官相互勾结,扰乱天下,陈蕃与窦武谋诛宦官。事泄,窦武等人被杀。陈蕃当时年近八旬,却率领属官和学生八十余人,拔刀冲进承明门,导致被最后王甫杀害,留下了宋人徐钧笔下"身居一室尚凝尘,天下如何扫得清。须信修齐可平治,绝怜志大竟无成"的遗憾。


与陈蕃有关的成语和典故不少,如"陈蕃一室""扫室陈蕃",但最有名的还是"陈蕃悬榻"的故事。"陈蕃悬榻"也做"陈蕃下榻""陈蕃之榻",说陈蕃为豫章太守时,素不接宾客,惟徐穉来特设置一榻,平时挂起。后用人们用"陈蕃悬榻"来表示对人特别敬重而礼待,也用来比喻种种人才。唐王勃《滕王阁序》有"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清归庄《赠县令胡侯》诗有"闻道陈蕃悬榻久,其如仲子灌园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