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网易科技《态度》栏目
作者 | 李姝 丁广胜
关于特斯拉“FSD”入华的消息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如今,“FSD”功能真的要进军中国市场了。
2月25日消息,特斯拉官宣在华正式发布2024.45.32.12软件版本。据特斯拉官网介绍,区别于北美,“FSD”功能名称在中国为:智能辅助驾驶系统(驾驶员监管版)。
消息一出,舆论沸腾——有人高呼“智驾终局之战打响”,有人质疑“迟到五年的‘FSD’还能否啃下中国市场”。
针对特斯拉“FSD”入华,汽车评价研究院院长李庆文向网易科技表示,对中国智能汽车技术路线产生的影响巨大,对中国品牌汽车企业如何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能够起到示范作用,对政府部门和有关专家强调和竭力推动的车路云协同的技术路线产生一定的参考作用。
何谓“FSD”?专属于特斯拉的超强大脑
“FSD(Full Self-Driving)”,即完全自动驾驶,是特斯拉研发的自动化辅助驾驶系统的简称,其测试版(Beta)于2020年推出,其核心逻辑是“纯视觉+端到端神经网络”。
如今在北美市场,“FSD” Beta版本已实现城市道路自动驾驶,干预频次降至每千英里0.3次。其自动变道、导航辅助驾驶等功能表现稳定,甚至能在无保护左转、环岛通行等复杂场景中流畅操作。
作为行业的领军者,特斯拉在全球首开端到端,并在“FSD” V13上开启真正的点到点智驾,即从停车状态开始,车辆便能自动驾驶,并可执行倒车、停车等一系列动作。
这一技术的实现,极大地提升了驾驶的便利性和智能化程度。也正因如此,“FSD”技术一度成为众多车企爱好者的重要参考标准。有网友直言“‘FSD’才是特斯拉的营收晴雨表。”
去年6月份,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美国体验了特斯拉“FSD”。他发文表示“‘FSD’在硅谷和高速表现极好,可以达到很高的分数,很多路况处理都很丝滑。我相信2025会是完全自动驾驶的Chat GPT时刻!”
根据特斯拉发布2024年全球生产与交付报告显示,2024年全年,特斯拉全球范围内共计生产纯电动车约177.3万辆,交付约178.9万辆。其中Model Y在中国市场刷新了交付记录,并在多个欧洲国家成为最畅销车型。截至2025年1月,特斯拉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监管版)累计行驶里程已经超过30亿英里(约48.28亿公里)。
随着实战经验的不断沉淀,特斯拉的野心“昭然若揭”。马斯克此前表示,“特斯拉‘FSD’系统将在V12.5或者12.6这个版本,进入中国、欧洲,以及其他国家”。
中国智驾市场:从“平权”到“内卷”的狂飙突进
在特斯拉积极部署“FSD”入华时,国内车企早已在智驾赛道掀起“滔天巨浪”,积极寻求不同的智驾路径。
2025年2月10日晚,比亚迪宣布为旗下所有车型标配高阶智驾,其中应用范围最广的“天神之眼C”一次性上车21款车型,并且做到加配不加价。就连售价仅有7万元级的海鸥都配置了高速NOA(自动导航辅助驾驶)、代客泊车等核心功能。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断言:“未来2到3年,高阶智驾将成为像安全带、安全气囊一样必不可少的配置。”
与此同时,新势力车企同样不甘示弱,在智驾领域持续发力。华为通过“乾崑智驾”与问界、奥迪等车企合作,依托高精地图与车路协同技术,在复杂路况通过效率上占据优势。其“朋友圈”模式(提供智能驾驶、鸿蒙座舱等全栈解决方案)吸引了多家传统车企,形成“技术供应商+主机厂”的生态联盟。
余承东放出豪言:“华为智驾即使不带激光雷达也比‘FSD’更优。”
小米SU7作为小米进军汽车市场的首款产品,也在智能驾驶方面展现了自己的实力。据官方介绍,小米是国内首个将端到端大模型应用于自动泊车功能的车厂,将感知、决策、规划算法多合一,也是迄今类人思考程度最深的智驾算法,可以实现5cm精度的极窄库位泊入和23km/h巡航的代客泊车。
此外,小鹏汽车计划在2025年借助端对端大模型,实现类L4智驾体验,大幅缩短自动驾驶发展进程 。理想汽车也宣布在2025年实现L3级别智能驾驶,实现车位到车位的智能驾驶以及每500-1000km人工接管一次的目标。
“FSD”入华:公交车道仍然是块“硬骨头”
在特斯拉第四季度财报公布后的采访环节,马斯克坦言,特斯拉“FSD”入华的最大难点之一是中国的公交车道。
他提到,中国公交车道规则复杂,某些时段允许通行,而另一些时段则禁止,误入会立即收到罚单。并且由于中国不允许将训练数据转移至境外,而美国政府限制在中国进行训练,特斯拉只能通过互联网上的中国道路视频进行模拟训练。
数据厚度决定算法高度。以比亚迪为例,其拥有440万辆智驾车型的实时路况数据以及AI模型每日新增7200万公里的训练里程,而反观特斯拉只能依赖视频模拟训练,在数据获取方面明显处于劣势。
此外,中国用户的需求与北美用户存在显著差异。中国用户更渴望得到跨层自动泊车、公交车道避让、加塞预判等本土化功能,而并非北美版“FSD”所擅长的 “无保护左转”。
对于特斯拉而言,必须回答一个灵魂拷问:当“纯视觉信仰”撞上“中国式复杂”,是坚持技术原教旨主义,还是向本土化妥协?但故事才刚刚开始,一切都得等待实测结果。
毫无疑问的是,从今天开始,中国“智驾”的巅峰之战,才正式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