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王越欣
在人们的普遍认知中,现代社会大厨多为男子;但事实上,在千年前的宋朝,女性厨师比比皆是,且薪资不低,这就是宋代厨娘。
5月20日,四川工商学院眉山校区岷江大讲堂西厅座无虚席,著名考古学家、四川大学教授齐东方在此开启《苏东坡与宋代饮食》讲座,从考古学独特视角,为大家揭开宋代饮食文化的神秘面纱。讲座中,齐东方通过考古文物及文献壁画等,对宋代厨娘这一高薪职业进行了深入讲述。
宋代商业繁荣,饮食文化也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催生了大量餐饮服务需求。同时随着市民阶层的兴起,厨娘这一职业便应运而生,并且备受青睐。登封黑山沟宋墓壁画《备宴图》中的宋代厨娘,衣裙讲究,佩饰精致,发髻高耸,尽显雍容华贵又精明干练的气质。“这表明宋代厨娘特别注重自身形象。”齐东方说。
登封黑山沟宋墓壁画《备宴图》中的宋代厨娘形象。图据齐东方课件
随后,齐东方展示的河南偃师酒流沟宋墓出土的一套四幅厨娘砖刻拓片,生动展现了宋代厨娘工作时的情景。她们先是洗手整冠,保持服仪洁净,然后挽袖斫鲙,接着悠然烹茶,事毕还会仔细涤器,将锅瓢盘盏逐一擦净,整套流程行云流水,有条不紊。其中一幅特写画面中,案上几条活鱼清晰可见,厨娘正准备做家宴的主菜——斫鲙,其专注与娴熟令人赞叹。
齐东方在讲座中讲述宋代厨娘工作场景。王越欣摄
齐东方教授在讲座中还引用宋朝廖莹中的《江行杂录》记载的故事:宋理宗年间,某知府费尽周折雇来一位“京都厨娘”,迎接时还得“回轿接取”,派头十足。厨娘制作“羊头签五分,合用羊头十个”时,仅剔留脸肉,其余皆弃之,称“此皆非贵人之所食矣” ;准备五斤葱,也只取条心之似韭黄者,其余一概舍弃。
即便食材如此“浪费”,但做出的菜肴“馨香脆美,济楚细腻,难以尽其形容,食者举箸无赢餘,相顾称好” 。然而,厨娘按惯例索取重金“支赐”,让这位知府最终感到“事力单薄”,认为“此等厨娘不宜常用” ,不到两个月就找借口把厨娘送回了。这一故事充分体现出宋代女性大厨薪酬之丰厚,连知府这样的官员都难以长期雇佣。
周密《武林旧事》(《西湖游览志余》)记载的一则故事,也能说明当时厨娘很能挣钱。载有:一位宋五嫂,原为汴京人氏的宋五嫂,因善做鱼羹,吸引了众多人购买,后来便成为了有钱人。
不仅如此,在当时的社会,培养厨娘甚至成为一种风气。有记载称“岭南无问贫富之家,软女不以针缓绩纺为功,但躬危厨,助刀几而已。善醯盐菹咋者,得为大好女矣” ,可见当时人们对女子厨艺的重视,能成为一名出色厨娘,便被视为优秀女子,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厨娘这一职业在社会中的认可度和吸引力。
齐东方教授的讲座内容新颖有趣,通过文物、文献与故事相结合的方式,让宋代厨娘这一职业形象跃然眼前。当天讲座不仅现场气氛热烈,线上直播也吸引了全网近170万观众观看,大家跟随齐东方教授的讲解,一同穿越时空,领略了宋代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那个时代的烟火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