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着北宋皇位传承表,轻而易举的就能找到靖康之耻的主角徽宗与钦宗,要不是他两人的迅速堕落腐化,恐怕宋朝在最后一位硬核皇帝手中会得以延续下去。

这里说的就是第7位皇帝,哲宗。

这是一个狠人。别看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4岁,可他在青春的6年时间里干了一把让宋人扬眉吐气的事情。

把一个积贫积弱的佛系国家,重新推回到了战斗模式,让整个宋朝看到了生存下去的希望。

但希望随着他24年的人生走完也戛然而止。

如果给他一些时间,恐怕靖康之耻就不会上演,北宋人的悲剧也就不会发生。

之所以这样讲,那是因为通过这个狠人的一生,便可以看出他的智慧有多么强大,保安民肯定没问题。



这哥们儿9岁的时候当上了皇帝,可是由于太小了,权力自然被更高位的人把持,这个人就是他的奶奶高太后。

高太后可不同于神宗,她是一个保守派,而且是保守派中的保守派。

掌权之后立刻把王安石变法全部推翻了,让司马光这帮老臣上来了,旧政一律恢复,还要给小皇帝讲课洗脑,让他继续沿着旧路走下去。

由于这哥们实在太小了,满朝的文武大臣对他也没有什么畏惧。大家一块上朝的时候,大都听太后的话,对于小皇帝直接选择忽视,甚至还敢用背对着他。



这样的日子搁谁谁不郁闷,更何况他是一个逐渐成长起来的皇帝。

1093年,61岁的太皇太后高滔滔死了,权力终于可以回到哲宗的手中了,此时他刚刚18岁。

初生牛犊不怕虎,又一心想干一番事业。司马光对他多年的洗脑显然没有成功,哲宗要恢复王安石变法的所有内容,但恢复之前他先要报仇。

起初,他的年号是元佑,但为了彰显自己的决心,把年号改成了绍圣,就是要告诉天下所有人,特别是要告诉守旧派:



我要开始改革了,继承我老爹神宗的意志,继续推行王安石变法。

守旧派自然在清算的队伍当中,司马光已经死了很多年,可是他的墓还是被扒开了,哲宗要惩罚他,至于守旧派的苏轼兄弟也被流放到了海南,就是写大江东去的那人。

其他保守派的官员也被逼迫集体提交了辞职,或者调岗。

当年他们是怎么欺负改革派的,现在哲宗就怎么样还回去。



神宗活着的时候,王安石改革被无情的推动了下去。先不说执行起来怎么样,但的确在强国强兵上为北宋打了一针强心剂,让这个耄耋老人有了些许喘息的机会。

年轻的宋哲宗自然知道那套办法的好处,所以又捡了起来,继续推行。

青苗法、免疫法重新占据了一个国家的经济主导地位,效果也很快显现出来,国库里有钱了,边疆将士的军费也得到了解决。

一时之间,整个国家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态势。



那年头,北宋的敌人很多,既有辽国也有西夏,后边的金国也一样虎视眈眈。

西夏作为一个弹丸小国对北宋保持了强硬的敌对势头,一直认为宋朝好欺负。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宋朝打着岁赐的幌子,每年按时按量向西夏交保护费。

哲宗时期直接停了西夏的保护费,不仅停止交钱,还决心与西夏打一仗。西北边陲的平夏城就是在金钱支撑以及决战的信心之下拔地而起。

此时的西夏是小梁后执政,这也是一个好战份子。



1096年,她就开始攻击北宋,眼看第2年北宋竟然兴建了平夏城,小梁后也就明白北宋的意思,决定亲自挂帅出征攻击平夏城。

30万西夏大军把平夏城围的水泄不通,本以为能够一鼓作气拿下战争,可没想到北宋军队也不是白给的,火箭、弩箭接二连三的射下。

西夏的铁骑无法发挥作用,一下子就损失了数万人。战后,西夏出现了家家户户挂白绫,号哭不止的情景。

宋军也没有蜷缩不前,而是乘胜追击,收复了衡山地区,从地理上对西夏构成了战略优势。

西夏也在这一战之后再也没有能力侵略宋朝,只能成为宋辽金蒙争霸的配角。



宋哲宗用自己短暂的一生诠释了宋人不完全是孬种,至少他这位皇帝是一个敢打敢拼的。

可惜历史只给了他24年的时间,最后死于肺结核。

但凡他能多活20年就没有靖康之耻了,更不会有徽宗这个文艺青年了。

北宋不是不能打,关键是看皇帝够不勇。

可惜啊,可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