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研发投入、构建竞争壁垒
作者 | 胜马财经 徐川
编辑 | 欧阳文
据中国疾控中心数据监测,近期全国门急诊流感样病例中新冠阳性率出现明显增长,从7.5%攀升至16.2%,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中新冠阳性率由3.3%提高至6.3%。从地域分布来看,南方省份的阳性率相对北方省份略高一些,不过,值得欣慰的是,部分阳性率上升较早的省份,其疫情增幅已经逐渐趋于平缓。
胜马财经注意到,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公共卫生背景下,相关药物研发与临床应用再度成为行业焦点。康缘药业旗下散寒化湿颗粒曾凭借治疗新冠肺炎的新药创制示范研究荣获医药领域奖项,长期以来在临床研究成果与持续研发投入能力的加持下,不断引领中成药创新发展。
呼吸道传染病袭扰
散寒化湿颗粒获关注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表示,当前呼吸道传染病疫情总体处于较低水平,建议做好卫生、佩戴口罩等防护。而呼吸道传染在症状不典型的感染初期需科学应对、其中规范用药是关键。
胜马财经注意到,在新冠治疗药物研发赛道,除了西药外,在中医药领域中,康缘药业散寒化湿颗粒展现出差异化竞争优势。该产品源于2020年抗疫期间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团队研发的“寒湿疫方”,基于地域气候特征与临床诊疗经验形成的中医通治方案。康缘药业按照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中的3.2类注册要求,结合疫情期间临床实际使用药物的生产工艺研制开发制成散寒化湿颗粒。整方既有严谨的中医诊疗理论和中药组方基础,又有大量的临床应用数据。于2022年10月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
从药理学角度分析,该制剂由厚朴、焦槟榔、煨草果、麻黄、苦杏仁等20味中药材组成。该药集合了汉代麻杏石甘汤、汉代葶苈大枣泻肺汤、明代达原饮、宋代神术散、清代藿朴夏苓汤等五大经典名方,具有散寒化湿、宣肺透邪、辟秽化浊、解毒通络等功效。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4月份,权威期刊《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发表了中日友好医院教授曹彬、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团队《评价散寒化湿颗粒与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Paxlovid)对照治疗轻型/中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开放、多中心临床研究》的研究成果。
研究结果显示,与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相比,散寒化湿颗粒显著缩短轻型/中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症状恢复中位时间(6.0天vs 8.0天);显著缩短患者咳嗽、咽痛、乏力消失的中位时间(6.0天vs 8.0天、3.0天vs 5.0天、3.0天vs 5.0天)。显著缩短患者体温复常中位时间(23.9小时vs 39.75小时)。该研究通过循证医学证据,证明散寒化湿颗粒缓解临床症状效果优于Paxlovid!这个头对头研究也系全球首个,为中医药参与新冠防治提供了科学支撑。
康缘药业2024年年报显示,2024年7月,在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主办的2024年会暨理事会上,公司《“散寒化湿颗粒”治疗新冠肺炎的新药创制示范研究》项目荣获2023年度中国医药行业质量匠星成果奖。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持续推进与 Paxlovid 的头对头临床研究。这一对比试验不仅体现企业对产品疗效的信心,更旨在通过国际认可的研究范式,推动中药在全球抗疫领域的标准话语权建设。
持续强化研发投入
构建长期竞争壁垒
康缘药业始终将研发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持续强化研发投入,构建起强大的长期竞争壁垒。公司依托“中药制药过程控制与智能制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研发平台,构建起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全链条创新体系。
截至目前,公司累计获得57个国家级中药新药证书,授权发明专利600余项,承担40余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其创新成果涵盖中药新药研发、经典名方二次开发、智能制造技术升级等领域,先后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在研管线布局覆盖心脑血管、肿瘤、神经系统等重大疾病领域,持续为企业发展注入动能。
相关数据显示,2020-2024年中药申请临床数量企业排行榜中,康缘药业凭借20款中药荣膺榜首,以岭药业凭借7款位居第二,TOP10企业(机构)申请临床的中药数量均在4款以上;2020-2024年中药批准临床数量企业排行榜中,康缘药业位列榜首,旗下共计有14款中药获批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以岭药业紧随其后,获批临床中药达7款。
成绩的背后是真金白银的投入,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达6.54亿元,占营收比重显著高于中药行业平均水平。尽管面临行业政策调整,公司依然保持着产品结构的优化与适应性调整。片丸剂与凝胶剂板块分别实现14.53%、9.60%的同比增长,展现出企业在市场变化中的灵活应对能力和产品竞争力。
在创新药研发层面,散寒化湿颗粒的持续研究进展备受期待。头对头临床研究取得的积极成果,不仅有助于扩大产品临床应用范围,更将推动中药国际化进程。同时,公司在多治疗领域的研发储备,也有望在未来形成新的业绩增长点。
(转自:胜马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