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们常听人说朝鲜战争是美帝和李承晚挑起的。可随着岁月流转,这种说法渐渐没那么清晰明确了。现在大家说起这场战争,往往只是简单一句:“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但战争背后的真实情况,远不是这短短几个字能概括的。

战争爆发第二天,朝鲜人民军就拿下了南韩首都汉城。要是南韩是主动挑起战争的一方,这军事行动可就太荒唐了——主动进攻,第二天却丢了自己的首都。当时,韩国军队不管是装备还是人员素质,都跟朝鲜人民军差得远。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抽调4个师去支援金日成,朝鲜人民军实力大增,不仅组建了装甲师,还配备了苏联先进的T - 34坦克和上千门重炮。再看韩国,首都汉城离朝鲜才40公里,部队大多是警察和日据时期的伪军,连一辆坦克都没有。而且那时美苏都按约定从朝鲜半岛撤走了,在这种情况下,说南韩主动攻打朝鲜,实在不合逻辑。



不过呢,也不能简单把这场战争就定义为侵略战争。毕竟朝鲜和韩国,都盼着国家能统一。

让人痛心的是,第九兵团穿着单薄的南方冬装,就匆忙进入寒冷的朝鲜盖马高原。其实,九兵团的火车一进山海关,东北局书记高岗就沿途准备了好多棉衣、棉帽和棉鞋,整个东北地区都全力支援。火车到东北后,为了抢时间,一路不停,就算停车也不让战士下车,因为朝鲜局势太紧急了。东北边防战士看到三野将士穿得单薄,冻得直哆嗦,心疼得直掉泪,纷纷脱下自己的棉衣棉鞋往车厢里扔。即便这样,九兵团到朝鲜时,还是有三分之一的官兵冻伤了。好多南方战士从没见过大雪,缺乏防寒经验。第26军231团政委李杰,号召用开水烫冻伤的脚,结果不少轻伤官兵因为处理不当,伤情加重,甚至只能截肢。



美国陆战医师在战时记录里,对志愿军评价很高,觉得志愿军的战斗精神、素质和意志,都让人敬重。他们也承认,要是双方后勤保障一样,陆战一师可能都撤不出长津湖。长津湖战役里,陆战一师2万多人,伤亡减员7000多。但美军受伤冻伤者能很快得到包扎,用直升机送到航母上,重伤的直接送去东京治疗,伤员离开队伍基本不影响部队行军。可志愿军这边,一个伤员得两人抬下战场,伤一个就相当于减员三人,还得在风雪里艰难走8小时才能到后方野战医院,伤员死亡率有时高达50%。

陆战一师撤到兴南港时,虽然狼狈,但还保持着队形,唱着军歌。这时候,500多名志愿军战士捡起美军丢弃的小钢炮就追上去。这股顽强的劲头,把美军震住了。可惜军事记录里没记下这支部队的番号,但美军还是对他们充满敬意。



说到7000名被释放的志愿军战俘接受审查这事,就不得不提红色特工金无怠。他当时在联合国战俘营当中文翻译,据他提供的情报,部分战俘被蒋介石策反,成了美蒋的潜伏人员。可因为没拿到具体名单,这些原本视死如归的志愿军战俘,被集体审查了一年,还被开除了军纪党籍。志愿军被俘的最高将领——180师政委吴成德,在敌军十倍于己的三路包围下,死战5天5夜,直到全军覆没,还在南朝鲜打了14个月游击,被俘时身边只剩3名战士。可他这么英勇的事迹,知道的人却不多。

在朝鲜人民军那边,投降的最高将领是第十三师参谋长李学久上校,他趁夜偷偷逃离部队,向美军投降。



鸭绿江断桥也一直备受关注。解密的五角大楼档案显示,美国一开始没打算打过鸭绿江,后来空军接到命令,只能轰炸一侧。但麦克阿瑟却口出狂言,说部队想去哪儿就能去哪儿。而中国,绝不可能容忍朝鲜出现对自己有威胁的政权。几十万志愿军战士浴血奋战,最后很多人长眠他乡。如今,朝鲜教科书中对志愿军只字不提,停战协议上,韩国直到现在也没签字。

朝鲜战争,这段充满血与泪的历史,有着太多被误解和掩盖的真相。我们应铭记那些为正义而战的英雄,铭记这段不能忘却的历史。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