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有人说,战争是将军玩的棋局,但你听说过一个将军,三次差点没命,全靠别人“拉着”才活着走下战场吗?不是小说,是实打实的事。
抗美援朝那几年,彭德怀在朝鲜,真就三次擦着死神的边走过,命,拽得死死的。
头一回出事,是刚进朝鲜那阵子。
志愿军刚跨过鸭绿江,美军飞机天天满天飞,炸得人都不敢抬头。
司令部那边说让干部们上山避避,怕被炸着,彭德怀却死活不肯动地儿。
他说得直白:“我来这儿不是为了躲飞机的。”结果还真是命悬一线。
洪学智实在没法子,叫了好几个战士,连劝带拉,硬是把他弄上了山。
人刚撤下来,空中一架美机就冲着他原来呆的地方扔了汽油弹。
轰一下,火直接蹿起来,整片山沟都亮成白天了。
要不是那几个人“绑”他上山,这事儿就真成了烈士传记的最后一页。
还有一回,是在第四次战役之后。
那阵子战况紧,彭德怀住的地方就在一线,谁都知道那屋子不安全。
有人在他门口挖了个防空洞,刚挖好,看着还挺像回事儿。
结果洪学智一看那洞,脸都变了色。
那是个直筒子洞,真要有敌机扫射,跟纸糊的差不多。
他赶紧叫人连夜加深加固,还在洞口堆了沙包。
第二天,敌机果真来了,轰炸扫射一通,屋子被打得稀烂,连屋里的沙发都成了马蜂窝。
防空洞那边还真撑住了。
彭德怀从洞里出来,拍了拍身上的土,没说啥。
那天晚上,他要是还睡屋里,后果不用想。
再有一次,是在大同江上。
冬天,江面冻得结结实实,但美军飞机一炸,整条冰路碎得跟玻璃渣子似的。
彭德怀那天得过江,眼看后面飞机快追上来了,前面又没路。
他眼一瞅,那江面上漂着块挺大的冰,立刻让司机把车开上去,“搭一程”。
车就那么顺着水流漂着飘着,他坐在车里,一动不动。
等了好一会儿,终于靠近对岸,他一拍司机肩膀:“冲!”车一踩油门冲过去,冰块在后头碎得稀巴烂,人和车却踩着最薄那层冰,刚好上岸。
命就这么拽回来了。
这三回事儿,不是夸张,不是演义,全是战场上留下的活档案。
你说一个总司令,干嘛非得跟前线士兵待一块儿?不是不知道危险,是他不愿意躲。
他说话直,做事也实,他不觉得自己比一个普通志愿军战士多几条命。
当然,战争不是一个人能扛的。
那阵子,后勤差得跟美国人根本不是一个时代的。
志愿军拿着炒面和冻土豆,美军那边却是三人份的口粮包,里面啥都有,香烟剃须刀都不缺。
美军吃着甜甜圈和冰淇淋,志愿军啃着雪混炒面。
可就是这仗,我们打下来了。
战场上不光是枪炮声,还有人心的较量。
彭德怀三次遇险,三次都不是自己救自己,而是在别人的帮助下,在集体的力量中,他活了下来。
那种信任,那种默契,不说也懂。
洪学智不止一次救了他,他也从没在战后提过自己多英明。
这就是那一代人的默契,活着不是为了出风头,是为了把仗打完,把人带回来。
1953年停战那天,签字的有彭德怀,有美军的克拉克,还有金日成。
美军那边的克拉克,是美国军史上第一个在没打赢的停战协议上签字的司令官。
那会儿没人庆祝,没人放鞭炮,只有冷风在军帽下乱吹。
彭德怀打完这仗,回国之后,没休息几天,又投身到别的战线去了。
他性子还是那么直,说话从不拐弯,但他从来没为自己立过碑。
战场上的事儿,一件一件都留在了那片山里。
这三次死里逃生,不是巧合,是命悬一线的选择,是战友的托付,是一次又一次的赌命上阵。
没人能保证下一次还能活着回来,可他每次都上。
《彭德怀,朝鲜战场上三次遇险》,军事科学院编,解放军出版社
《抗美援朝战争纪实》,李峰著,人民日报出版社
《洪学智回忆录》,洪学智口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朝鲜战场三位美国将军的不同命运》,新华社历史档案专辑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并非时政社会类新闻报道,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