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焦点:
国际临床试验日:
用科学之光照亮生命之路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I期临床试验研究室
雷永芳
1747年5月20日,苏格兰军医詹姆斯·林德在军舰上完成了医学史上首个临床对照试验。为对抗坏血病,他将12名罹患坏血病的水手分为6组,在统一饮食外分别给予不同治疗(如柑橘、醋等)。仅6天后,食用柑橘的2名水手症状显著改善并恢复工作。这项通过分组对照验证疗效的试验不仅首次科学证实柑橘可治愈坏血病,更开创了临床试验的基本方法论。
为了纪念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试验,并推动全球临床试验走向规范化、透明化,2005年,欧洲临床研究基础网络联合美国和加拿大共同提议,将5月20日设为“国际临床试验日”,这一提议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支持。同年5月20日,首个国际临床试验纪念活动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盛大举办。2025年5月20日,在第21个国际临床试验日来临之际,让我们一同深入了解临床试验并向临床试验工作者和参与者致敬!
01
创新药物研发:荆棘路上的生命之光
在大众眼中,新药研发总是带着神秘的面纱。实际上,每一种新药的诞生,都是一场充满挑战的艰难征程,从最初的化合物筛选,到最终成为上市药物,需要闯过多重极为严苛的难关。
(一) 药物研发的万里长征:从分子筛选到临床试验的生死考验
药物研发如同在迷雾中寻找灯塔,科研人员需从数以万计的候选分子中筛选出不足1%的活性化合物。再历经细胞靶向性(类似箭矢命中病变细胞而不伤害健康组织)、动物实验(约38% 候选药因毒性等原因在此出局)和制剂开发(10%~20%的候选药因吸收或稳定性问题被淘汰)三重关卡,行业研究显示,此过程平均耗时2.5年,仅约半数化合物能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然而,这些“优胜者”在临床试验中仍可能因个体差异、复杂生理环境等因素导致疗效不显著或突发副作用而折戟,历史数据显示约 90% 进入临床试验的药物最终未能获得批准上市。
(二)临床试验
临床试验不仅是验证药物价值的终极考场,更是守护患者安全的最后防线,具体分为 I期临床试验、II期临床试验、III 期临床试验和IV期临床试验。
01
I 期临床试验:安全剂量探索与药动学研究
I 期临床试验是药物首次进入人体的关键阶段,参与者通常为健康志愿者(某些领域如肿瘤可能为肿瘤患者),其参与无法直接获益,但为后续研究提供关键数据。他们本身无需治疗,且无法从试验中直接获益,他们的参与完全出于对医学进步的无私支持。研究人员通过剂量爬坡试验,从起始剂量开始逐步递增,密切监测参与者的安全性、耐受性及药动学特征。每一次剂量调整都关乎参与者的健康,需在谨慎与效率间精准权衡。伦理委员会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成员通常包括医药学、法律、伦理学专家及公众代表,负责严格审查试验的科学性、伦理合规性以及风险与受益的平衡。例如,伦理审查重点评估起始剂量的合理性,并要求试验设计具备充分的安全终止标准。
尽管健康志愿者面临未知风险且无直接获益,但他们的参与为后续临床试验奠定了剂量范围和安全边界的基础。正是这些无私的参与者,用勇气和奉献为新药研发注入生命数据,推动人类医学不断突破。每一种成功上市的药物背后,都离不开这些 “人体试验先驱”的卓越贡献。
02
II期临床试验:疗效验证与剂量探索的双重挑战
II 期临床试验是药物研发的疗效探索阶段:以目标适应证患者为研究对象,在I期临床试验安全性数据基础上,通过多维度评估(如剂量探索、疗效信号检测)验证药物的潜在价值。然而,该阶段面临双重挑战:一方面,人体生理异质性(如基因多态性)可能导致疗效差异;另一方面,心理因素(如安慰剂效应)可能干扰疗效评估的客观性。
为突破这一困境,研究人员需采用更为严格的试验设计,例如随机双盲对照设计、剂量优化研究和生物标志物分层策略等。伦理委员会的核心职责是审查试验的整体风险受益比及知情同意流程(如明确告知参与者“药物可能无效且存在特定风险”)。只有通过II期临床试验初步验证疗效并确定最佳剂量后,药物方可进入III期大规模验证阶段。据行业估算,II 期临床试验平均耗时 2.3 年,成功进入III期临床试验的药物不到50%。
03
III期临床试验:全面评估疗效与安全
III 期临床试验是药物研发上市前的关键确证性研究阶段,以罹患目标疾病的患者为参与者,通过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验证药物的疗效与安全性。尽管进入III期临床试验的药物已通过前期筛选,仍有40%-50%因疗效不显著或安全性问题失败,也有少数因商业策略终止。伦理委员会在此阶段监督试验的伦理合规性,协同数据安全监查委员会(DSMB)动态评估风险受益比。若数据显示疗效未达预设终点或存在不可接受的风险,DSMB将建议中止试验,伦理委员会则依据GCP要求审查并执行该建议,确保受试者权益至上。
04
IV 期临床试验:持续监测与生命周期管理
IV期临床试验是药物上市后长期安全性监测与临床价值拓展阶段,覆盖广泛人群(包括孕妇、肝肾功能不全者等特殊群体),样本量通常达数千至数万人。核心目标包括:① 评估真实临床环境中的长期安全性(如心血管风险、致癌性);② 探索新适应证或联合用药方案;③ 优化用药策略(如剂量调整)。统计显示,约12%的药物因 IV 期临床试验发现严重安全性问题被撤市或限制使用,凸显上市后监测对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性。
02
双螺旋崛起:中国医药的破壁突围
与民生护航
从跟跑迈向领跑,中国医药产业正上演一场“双螺旋式”的精彩进化。一方面,它稳稳托住了14亿人的健康基石;另一方面,又奋力冲破全球医药垄断的壁垒。在这场跨越式的崛起中,临床试验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始终是中国药物研发的核心支撑。通过构建覆盖研发全链条的质量标准体系(如一致性评价、伦理审查)并与国际接轨,国产药物以创新与仿制‘双轮驱动’筑牢安全有效防线,更凭借‘中国式性价比’这一价值杠杆,撬动全球医药格局重构。
(一)创新药:捅破天花板的利刃
过去十年,中国创新药研发上演"火箭式"增长:研发投入增长超20倍,与全球十大药企的合作项目从1项猛增至37项。这场逆袭的底气,源于中国构建的临床试验"黄金三角"——科学设计确保试验质量、伦理把关守护参与者权益、监管升级加速审评审批,推动中国实现从“仿制药大国”到“创新药强国”的跨越。
据统计,“十四五” 以来,中国累计获批一百多个国产创新药,市场规模突破千亿元,覆盖恶性肿瘤、慢性病及罕见病等治疗领域,填补了多项临床空白。临床试验在其中发挥了核心作用:通过严格的Ⅰ—Ⅲ期临床试验验证药物安全性与有效性,同时为研究参与者提供前沿治疗机会。这些成果背后,是中国临床试验体系的全面升级,用科学数据筑牢14亿人用药安全防线,助推国产创新药以“中国方案”走向全球。
(二)仿制药:托底民生的方舟
仿制药是与原研药(境内外首个获准上市的药品)在主要有效成分、辅料、剂型、规格、给药途径和质量等方面相同的一种药品。仿制药是在原研药专利保护期过后,为了提高药品的可及性和降低医疗成本而开发的。与原研药需开展长达10~15年的完整临床试验(包括I—III期)不同,仿制药一般通过空腹与餐后生物等效性试验,要求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AUC)的90%置信区间落在80%~125%范围内。这一流程大幅降低了研发成本(原研药的1/100~1/50),同时通过严格的一致性评价体系(包含体外溶出度试验与体内生物等效性试验联动)保障质量。
以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一线用药甲磺酸伊马替尼为例:作为全球首个替尼类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原研药“格列卫”(0.1g×120片/盒)于2001年在中国上市,按标准剂量400 mg/日计算,患者每月需120片,初期月费用高达2.35万元,多数患者难以负担。2018年,我国首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伊马替尼仿制药“昕维”(0.1g×60片/盒)获批上市。其初期定价为1200元/盒,按每月需120片计算,月费用为2400元。后来通过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和医保报销政策,昕维在“4+7”带量采购中以623.82元/盒(规格:120片)中标,患者自付部分降至约125元/盒(按60%报销比例计算),月自付费用约250元,较原研药时代显著降低用药负担。
伊马替尼仿制药的成功实践,通过医保准入谈判、国家带量采购等政策协同发力,生动诠释了高质量仿制药在筑牢民生保障底线、打破原研药品垄断格局中的关键作用。
03
结语:致敬医学进步的每一步
临床试验是医学探索的破冰船,在未知的疾病海域劈开坚冰;而每一位参与者、科研人员和监管人员,都是这座船的守护者。从实验室里的研究设备到三甲医院的临床试验研究病房,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健康的追求。
当我们拿起手中的药片时,应该知道,这小小的药片背后,是无数人的付出和努力。在 5 月 20 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向所有为医学进步贡献力量的人们表达深深的敬意和感谢。
审稿:曾繁典,任秀华,王莉
作者简介
雷永芳
同济医院I期临床试验研究室 副主任药师
基本情况:
从事药物临床试验研究10余年,参与完成近70项药物临床试验,作为助理研究者(SUB-I)完成10余项药物临床试验项目,熟悉临床试验全流程;牵头协调I期临床试验研究室CNAS认证筹备,主导编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体系文件,建立符合ISO 17025 标准的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体系;担任跨国合作项目审计对接人,负责 I期临床试验研究室质量管理体系升级,推动研究室质量管理体系向国际标准靠拢;担任临床试验机构质控员,擅长临床试验质量管理。
社会兼职:
《医药导报》青年编委;《IJCP中文版》青年编委;湖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GCP检查专家。
学术与教学: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同济医院院基金1项。以第一作者/通信作者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被SCI收录期刊论文 8篇)。参与承担本科生及研究生部分课程。
赵宁药师在人民日报社讲药学服务
医院药师必读
药事网发布 | 尽情分享朋友圈 | 转载请联系授权
药事网
中国领先的互联网药师集团
欢迎您在评论区留下宝贵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