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项化妆品功效宣称团体标准审查会在京召开

2025年5月15日下午,由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指导,中国食药安全促进会品质消费工作委员会、北京国标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同尚品质消费标准化科技中心联合承办的《抗皱紧致舒缓类化妆品功效宣称评测方法》《去屑护发类产品功效宣称评测方法》团体标准技术审查会在北京市西城区马连道胡同甲1号顺利召开。

会议邀请了国家食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副主任、教授级高工柯润辉,中国质量检验检测科学研究院综合检测中心副主任刘汉霞,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孔令朝等7名来自市场监管、科研院所的专家组成审查专家组。

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中国食药促进会科教标准部负责人孔令国,中国食药安全促进会品质消费工委会秘书长李响等协会代表,以及来自全国20余家权威机构及知名企业的起草人及技术人员参会,共同审议两项标准草案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标准背景:回应行业需求与法规要求

会上,标准编制工作组代表何涛博士(中国农业大学特殊食品研究中心副主任)分别对两项标准的编制背景、技术路线、评测方法、试验设计等关键内容进行了详细汇报。


编制组指出,当前化妆品市场功效宣称内容多样,但缺乏统一的评测方法和技术依据,导致虚假宣传现象时有发生。消费者对功效真实性的关注日益增强,监管部门也对功效宣称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广告法》等法规明确要求功效宣传应有充分、科学的依据。因此,建立科学、客观、可操作的功效评测标准体系,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标准不仅填补了抗皱紧致、舒缓类和去屑护发类产品评测技术标准的空白,还兼顾国内外先进经验与法规协调性,为企业研发、宣传、市场准入提供了明确指导。

专家组充分研讨,提出建设性意见

在审查环节,专家组就两项标准的评测模型、试验周期、受试者招募条件、评价指标设置、主观与客观测试方法的结合、统计学方法选择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并提出了多项建设性意见:

指标体系需科学严谨:部分专家建议进一步细化评价指标的定义与检测方法,确保试验结果的客观性与可重复性;

增强方法适应性与可操作性:有专家指出,评测流程应充分考虑不同产品类型与实际应用环境,增强标准的广泛适用性;

主客观评价结合方式需进一步优化:建议在感官评价和仪器检测之间保持平衡,确保评估结果的全面性;

建议补充风险控制条款:个别专家建议增加对试验过程中的伦理风险与消费者隐私保护的说明;

注重与现行标准的协调统一:确保标准在适用过程中不与《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功效评价方法》等国家或行业标准冲突。

专家组一致认为,两项标准结构清晰、技术路线合理、内容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达到了团体标准技术审查要求。最终,与会专家全票通过两项标准草案的审查,建议进入下一步修改完善和发布阶段。


(左:柯润辉 右:刘汉霞)

社会经济意义:促进公平竞争,增强消费者信任

标准审查组指出,这两项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将有效提升产品功效宣传的科学性与可信度,有助于:减少虚假或夸大宣传,规范市场行为;

降低消费者决策风险,增强其对品牌和产品的信任;

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推动高质量产品开发;

为监管部门提供执法依据,提升监管效率;

提升中国化妆品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公信力与出口竞争力。


会议最后,工委会特聘顾问、新华社中国广告联合总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兼中国名牌杂志社原社长税立,向各位审评专家及参标单位表示欢迎及感谢。税立表示,《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指出,标准化引领是增强产业质量竞争力、加快产品质量提档升级的重要抓手;对检测标准的重视,不仅是参标单位对产品质量的更高追求,也是企业对产品功效的品牌竞争力充满自信的体现。


中国食药安全促进会品质消费工委会秘书长李响表示,两项标准不仅体现了我国在化妆品功效评测技术领域的进步,也将为构建“科学功效、真实宣传”的行业环境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食药安全促进会科教标准部负责人孔令国总结发言,强调标准化是推动行业有序发展的重要抓手。未来,协会将持续推动功效评价标准体系建设,加强宣贯和培训工作,助力化妆品行业走上科学、规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本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抗皱紧致舒缓类化妆品功效宣称评测方法》《去屑护发类产品功效宣称评测方法》两项团体标准迈入关键节点。随着标准的发布与实施,化妆品行业的规范化、专业化、国际化水平将迈上新台阶。

责任编辑:任芯仪(EN063)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