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停火到期,印度军方及时宣布与巴基斯坦的停火协议"没有终止日期",但斯利那加-列城公路上昼夜不停的军车、克什米尔前线新增的50万大军,以及印度空军基地里忙碌的美国顾问,都在暗示这场较量远未结束。但印度一转头,却面临尴尬一幕:来自中巴工业产能的降维打击,足以让印度1200枚防空导弹库存在一周内耗尽。而真正的火药桶,也不在克什米尔前线。
据环球网报道称,印度军方于近日表示,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停火“没有终止日期”,将暂停敌对行动,双方的协议仍旧有效。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我还没有准备好,等哪天准备好了,丢掉的面子还是要拿回来的。
当前,印度往克什米尔增兵了,印度宣布,他们要把4000名退役军人作为“战斗志愿者”派到克什米尔冲突前线。
图为印士兵
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度政府现在已经在克什米尔部署了50万大军!第14、15、16三个集团军同时压境,T-72M1坦克和米格-21悉数出动。
我们从印度的军事行动就能看得出来,印度现在很焦虑,在停火的状态下,印度依旧想要强化对争议领土的实际控制权。而莫迪需要兑现他的竞选承诺。
但细看之下,这条号称"钢铁防线"的战线却不堪一击,印度67%的主战坦克是上世纪80年代的苏制老古董,32%的战机机龄超过40年,而维系50万大军的生命线,仅有每年封山半年的斯利那加公路。
更讽刺的是,这些前线士兵中82%是低种姓兵员,教育水平普遍低于高中,纪律投诉率年增23%,去年甚至发生整建制部队擅自越境挑衅的丑闻。
这种靠人海战术堆砌的威慑,在巴基斯坦装备的歼-10C和自杀无人机面前,简直就是行走的“炮灰”。
莫迪现在也顾不上这些,印人党在5个邦地方选举中得票率暴跌11%,克什米尔议题的社交媒体搜索量立刻飙升470%;卢比贬值14%引发民生危机,军费却逆势增长9.2%至726亿美元,国内一堆无解的乱象,只能通过外部矛盾来转移了。
图为莫迪 资料图
此次空战, 印度还暴露了空军基地有美军顾问的事情,当前,美军顾问正在帮印军处理C-17运输机技术故障的问题。
但是,印度空军的问题很难解决,就连那3架被巴军击落的阵风战机,也成了政治道具,要知道,每架2.4亿欧元的采购价中,实际裸机成本仅9100万,其余全是法国人收取的"印度特供费",从温控机库建造到飞行员培训,甚至包括美军顾问都修不好的C-17运输机维护合同。
不是美西方的武器太菜,而是盲目自信的印度空军实力有限,无法将这些武器的能力发挥到极致。
印度更焦虑的是,在此次空战中,巴基斯坦轻轻松松击落阵风战机是在克制下的结果。
有巴方空军透露,他们原本可以击落11架阵风的,但担心冲突升级,所以选择了克制。而且巴军有能力打击印度11个空军基地,却刻意避开了驻扎美军的运输机基地。可以说,给足了美国和印度面子。
巴基斯坦的武器来源于中国 图为战斗机
这种精准拿捏的背后,是工业产能的降维打击,巴基斯坦的武器来源于中国,而中国制造的零件占巴方无人机85%份额,月产3000架的规模能让印度1200枚防空导弹库存在一周内耗尽。
更令印度夜不能寐的是中巴经济走廊的军事价值,37座雷达站构成的监控网络,使得印军在克什米尔的公路密度(仅0.21km/km²)成了笑话。而当印度威胁暂停《印度河用水条约》时,北京在雅鲁藏布江的水电站规划,正悄然掐住南亚水资源的命脉。
这场失衡博弈正在催生新的战争形态。
2023年印巴83%的边境摩擦发生在夜间,AI巡飞弹和热成像装备让海拔5000米的雪山不再安全。
印度寄予厚望的光辉MK1A战机单价飙至6300万美元,性能却只相当于枭龙Block1,面对歼-10C如同"拿着弹弓挑战狙击手"。
而巴方拟对印商品征收300%过境费的反制,叠加中巴货币互换额度扩至1500亿的金融盾牌,正在把冲突引向经济战场。就连沙特也带着30亿美元援巴计划入场调解,印度现在竟然还沉浸在“自我强大”的催眠中。
其实,印度很清楚,50万大军挺近前线只是宣布一个态度,真正的火药桶不在边境前线,而在印度内部。
印控克什米尔分离主义武装获得先进夜视装备后,袭击频次月均增长17%;莫迪取消该地区自治地位的决定,正把5.7万驻军拖入治安战泥潭,每年34亿美元的军费消耗堪比无底洞。
当印度网民还在为"虚拟胜利"欢呼时,前线的低种姓士兵正用手机拍摄暴雪中断粮的视频,这些画面自然不会出现在官方通报里,却可能在某天引发比枪炮更致命的链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