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他是卖国贼,倒也有迹可循。看看晚清那些条约,上面都是他的名字。

清朝晚期那些丧权辱国的条约,什么《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签了30多个,光赔款就超过10亿两白银。老百姓一看:“怎么又是你老李?你怕不是列强派来的卧底吧!”

除此之外,还有北洋水师。



北洋水师号称亚洲第一,结果十年没买新船,炮弹里塞沙子充数。甲午海战一开打,船老跑得慢,炮旧瞄不准,活生生被日本按着揍。

你以为李鸿章和曾国藩一样,过着节俭清贫的生活?并不是,李鸿章死后留下4000万两白银,相当于全国年收入一半。老百姓饿肚子,他家里良田百万亩、豪宅遍地,妥妥的“宰相合肥天下瘦”。



还有在朝堂之上,总是对“战与和”模棱两可,导致慈禧拿不定主意,建议放弃新疆(被左宗棠硬刚救回)、默认日本吞琉球,谈判时对列强低声下气。网友吐槽:“别人割地是打不过,你老李还没打就跪了!”

李鸿章的困局

1901年9月7日,北京城外的贤良寺里,78岁的李鸿章用颤抖的手签下《辛丑条约》。他咳出的血染红了手帕,却对幕僚苦笑:“这字一签,骂名怕是永世难消了。”



这个被国人唾骂为“李二先生是汉奸”的老人,曾是清朝最有权势的臣子。他镇压过太平天国,组建过亚洲最强的北洋水师,却在甲午战争中一败涂地;他代表中国签下30多个不平等条约,却也用洋务运动为中国播下工业化的火种。梁启超说他“敬其才,惜其识,悲其遇”,正是这种矛盾性,让李鸿章成了晚清最复杂的符号。

实际上,他除了被骂卖国贼之外,其实还做了很多事,比如在签字之前,也努力挽救过大清的败局。



比如签《马关条约》时,日本开口要3亿两,李鸿章硬着头皮砍到2亿,还被刺客打瞎一只眼,差点送命。结果回国后,骂声一片:“杀李鸿章谢天下!”

李鸿章自己也委屈:“每签一次条约,就像从身上割肉。”但老百姓只看到割地赔款的结果,哪管你谈判多艰难?

鲜为人知的是,就在李鸿章背负骂名的同时,他50年前创办的一家企业,轮船招商局,正在上海滩悄然生长。这个被后世称为“中国近代企业活化石”的机构,将在150年后化身世界500强的招商银行,见证一个民族企业的百年逆袭。



洋务运动的赌局

1872年的上海码头,挂着星条旗的旗昌公司货轮鸣笛进港,船票价格是国产沙船的3倍。李鸿章站在黄浦江边,看着洋船横行的景象,攥紧了拳头:“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必须急起直追!”

此时的清朝刚经历两次鸦片战争,国库空虚到连军饷都发不出。但李鸿章算过一笔账:进口一发英国炮弹要30两白银,买一艘军舰要上百万两。



他给慈禧的奏折里写道:“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于是,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等军工企业相继诞生。

可打仗要钱,办厂更要钱,当李鸿章发现仅靠军工无法“自强”时,他转向了更冒险的棋局,民用实业。

轮船招商局

1872年12月,上海洋泾浜永安街上挂出一块新招牌:轮船招商局。这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李鸿章定下“官督商办”的规矩:商人出钱当股东,官员负责监督,赚了钱大家分。



开局并不顺利。外国航运公司联手压价,从上海到汉口的运费从每吨6两暴跌到0.5两。李鸿章咬牙从海关税收里拨出50万两,又拉来商人唐廷枢、徐润入股。最狠的一招是“漕粮专运”,朝廷每年200万石漕米必须用招商局的船,硬是在洋人垄断中撕开缺口。

到1884年,招商局不仅没垮,还反过来收购了美国旗昌公司,航线拓展到日本、东南亚。李鸿章在给同僚的信中得意写道:“江海利权,渐收华人手中。”



从航运到金融

1894年甲午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李鸿章跌落神坛。但轮船招商局却像他埋下的火种,在乱世中顽强存活。

1937年淞沪会战,招商局的船队冒着日军轰炸,把20万吨战略物资抢运到大后方;1949年解放前夕,它又顶着国民政府压力,把13艘轮船留在上海。

真正的蜕变发生在1987年。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深圳,招商局把目光投向金融业。时任董事长袁庚提出:“我们要办中国第一家企业法人持股的银行。” 这年4月8日,招商银行在蛇口工业区挂牌,最初只有36名员工、1亿元资本。

谁也没想到,这个“船运公司的小金库”,会在30年后拥有10万亿资产,服务超过1.8亿客户,手机支付业务每天处理2亿笔交易。

争议与遗产

今天的招商银行大厦里,陈列着一尊李鸿章铜像。参观者常问:“这个签条约的卖国贼,怎么配得上民族企业的荣耀?”



答案藏在历史褶皱里。李鸿章创办的500多家企业中,90%湮没在战火与腐败中,唯有轮船招商局活了下来。

他推行的“官督商办”模式虽滋生腐败,却开创了中国近代公司制先河;他派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培养出詹天佑这样的栋梁;他铺设中国第一条电报线时,百姓曾挖断电缆,大骂“坏我地脉”,但十年后电报已成商务命脉。



正如《剑桥晚清史》评价:“李鸿章在可以触及的每个领域,都留下了现代化印记。” 他像那个时代的西西弗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在腐朽体制下推动变革。

招商银行的成功,恰证明了他“求富自强”理念的超前性,真正的强大,终究要靠经济根基。



他确实贪、确实怂,但也替腐败朝廷扛了雷。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就是一个裱糊匠,东补西贴,终成破屋。”

要骂他卖国贼?先得问问紫禁城里那群蛀虫干了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