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节气眼瞅着就到,地里的庄稼正等着人操心。最近天气预报说,南方接下来几天要遭暴雨连击,北方不少地方却旱得地皮裂。



这样的天儿对正处于灌浆期的小麦可不算友好,南边怕涝北边怕干,两头都得紧着防。先说咱南方的乡亲,田里排水渠得赶紧通一通,别等雨水积起来泡了根。玉米地里的垄要起高些,老辈人说"高垄能排涝,庄稼少生病",这话到现在也管用。

但光靠老办法还不够,现在有条件的可以上些防涝设施,比如地里埋点排水管,关键时候能救急。

北方的旱情更得重视,小麦灌浆期正是需水的时候,能浇水的地块赶紧灌,别拖到叶子打卷才着急。



要是机井不够用,村里可以组织协调一下,轮流灌溉别误了农时。有人可能会问,这么旱会不会有病虫害跟着来?

这还真得防着点,高温干旱最容易招红蜘蛛。咱可以提前备些生物农药,既能治虫又不污染土地,老办法里掺点科学,效果更好。

东北的乡亲也别闲着,虽说眼下温度还行,但早晚温差大,得防着晚霜冻。大棚种植的赶紧检查薄膜,有破洞的地方及时补,露地作物可以盖点秸秆,土办法保暖挺实在。说到这儿,想起去年村里老张因为没及时防旱,玉米减产了两成,今年可不能再犯同样的错。



现在各地气象部门都在实时更新预警,咱农民兄弟得学会看天气预报,手机上装个APP,随时掌握天儿变。

可能有人觉得麻烦,可花两分钟看一眼,能少遭不少罪,这账咋算都划算。

还有个事得提醒,农资储备要跟上,肥料、农药、地膜这些提前买,别等用的时候涨价又缺货。不同作物的管护办法不一样,比如水稻要浅水勤灌,棉花得注意整枝,这些细节得记在心里。我个人觉得,现在种地不能光靠经验,得多学新技术,可老辈人的智慧也不能丢,两者结合才是好办法。



眼下正是农忙的时候,时间可不等人,该动手的赶紧动起来,别等灾害来了才后悔。各地政府也在积极协调,有困难可以找村里的农技员,他们能给出专业指导,可别自己闷头瞎琢磨。

最后给大家列个行动清单:南方清沟渠备排水,北方查墒情快灌溉,东北防霜冻护幼苗,农资提前备齐当。天气虽然琢磨不定,但咱提前做好准备,就能把损失降到最低,丰收还是有盼头的。记住了,种地就得跟着天儿走,勤快点多操心,粮食才能稳稳进仓。

不管是老办法还是新科技,管用的就是好办法,咱农民最实在,只要对庄稼好,咱就照着做。

最后说一句,关注网易号,后续还有更多实用的农技知识,帮咱把地种得更好。天气难测人有心,早做打算保收成,今年的丰收,就看咱现在下的功夫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