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青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汉武帝时期,他出身卑微,生母是侯府下人,他又是个私生子,父亲从来没把他当做儿子,只是把他当作仆从,而自己的那些“兄弟”,把他呼来唤去、任意驱使,因此他的童年过得十分悲惨,母亲和姐姐的陪伴,是他幼小心灵唯一的慰藉。长大以后他做了平阳公主府的骑奴,说白了就是个马夫,不过这段日子是快乐的,卫青索性随母姓卫,取字仲卿。卫青给我们的感觉是低调、谦卑、坚韧、隐忍,和锋芒毕露的冠军侯霍去病相比,卫青显得默默无闻,茂陵的陪葬墓中卫青的坟冢冷冷清清,而霍去病的则是香火鼎盛,游客们口里都说着:“去病、去病、百病不生!”然后把买来的红丝带挂在树上,并许下自己美好的心愿!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霍去病这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达到了封狼居胥高度的军事天才仅仅十八岁就将星陨落!



今天说这些只是想说,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包括笔者在内,都仰慕古往今来的那些英雄,尤其是锋芒毕露的人,而对那些低调谦卑的人,却往往选择视而不见。卫青的横空出世,对于汉武帝而言,是有着特殊意义的,文治武功中的武,就仰仗着卫青、霍去病这对“帝国双壁”的帮衬。“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很多人认为说的是飞将军李广,实际上说的是大将军卫青。



汉代的外戚很多,如窦婴、田蚡、钩弋夫人等,在这些人中,卫子夫是个例外,而卫青更是与众不同的存在。尽管卫青没什么文化,但人家确实是懂得“不争是争”的道理,以及舍得之间的智慧。卫子夫入宫,卫青也顺理成章的进入建章宫,成了皇家禁卫羽林卫的一员,和公孙敖等人成了好兄弟。卫青对公孙敖很尊敬,因为公孙敖比卫青年龄大,因此人前人后,卫青都会尊称一声大哥,不仅如此卫青还经常把得到的赏赐分给公孙敖和兄弟们,当然公孙敖这个做大哥的,自然要比一般人得到的要多得多。



对所有人一视同仁的结果,是别人意识不到你的好,反而会认为你傻!卫青是个实在人,但不是个蠢人,正是公孙敖这个大哥,在关键时刻救了卫青的命。卫子夫入宫后盛宠,这让皇后陈阿娇坐立不安,为了替女儿出气,作为母亲的长公主刘嫖选择了对卫青下手,想借此达到敲山震虎的目的。当刘嫖的手下把卫青绑架到偏僻处准备动手时,正是公孙敖的一声怒喝,让杀手们愣了神。为首的人对公孙敖说:“睁大你的眼睛看仔细,我们可是馆陶公主的人,今天我们可是奉命行事,就算你们是羽林卫,也不要多管闲事!”公孙敖冷哼了一声,“馆陶公主是什么样的人?是先帝的姐姐,她会让自己的手下为非作歹而无国法吗?羽林卫是天子卫戍,敢与羽林卫为敌,那就是欺君,杀无赦!兄弟们,把这伙贼人就地正法!”



卫青获救了,他跪倒在公孙敖面前,口里说着:“谢大哥的救命之恩!”公孙敖连忙把卫青扶了起来,说道:“卫将军不要行此大礼,您已经是将军了,日后公孙敖还要在您的麾下效力,听从您的调遣,为您马首是瞻!”果然后来战绩平平的公孙敖平步青云,那是多亏了卫青这个“弟弟”的照顾,这就叫做“礼尚往来”。公孙敖的投资有了丰厚的回报,他选择与卫青交好,就是站在了皇后陈阿娇和长公主刘嫖的对立面上,这就是现在的风险投资,或者说主动站队了。



卫青的机会是汉武帝刘彻给的,成就却是自己努力得来的,这和那个李夫人的哥哥贰师将军李广利截然不同,李广利的辉煌战绩建立在无数将士的累累白骨之上,而卫青的战绩,则是建立在他非凡的军事指挥才能上,当然他的外甥霍去病更加出色,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要是在为人处事上,和他的舅舅卫青相比,就相距甚远了。卫青的成就建立在韩安国的没落之上,因为韩安国主张守成,这和汉武帝刘彻主动出击的想法背道而驰,因此这位智将开始被边缘化。汉武帝让卫青接替韩安国,作为四路出兵中的一路,另外三路人马则分别由李广、公孙贺、公孙敖统领,除了名将李广之外,公孙贺和汉武帝亲戚,而公孙敖则是卫青的“大哥”,这次出兵汉武帝刘彻只保留了李广,其他的人选都使用了自己的嫡系。



在这次出兵中,公孙敖全军覆没,公孙贺无功而返,李广则做了匈奴人的俘虏,如果不是靠的他骑射之能,恐怕再也回不到大汉。只有卫青率军长途奔袭,袭击了匈奴人的政治中心龙城,获得龙城大捷!你说这是运气还是勇气?都有一点吧,卫青没有居功至傲,依然谦虚谨慎,时时刻刻谨言慎行。以至于汉武帝刘彻说:“你是不是怕朕,认为朕是个暴君,总是有那么一点伴君如伴虎的想法呢?”卫青回答:“陛下是千古难遇见的明君胜主,做法自然与常人不同,卫青一介布衣,而能够得陛下器重,不是陛下大胆用人,臣怎么能有建功立业的机会呢?”汉武帝没说话,只是笑了笑,心里念叨着:看来这个卫青的肚子里也是有不少干货的,可不是个一般的武夫那么简单。



知进退,明得失。这六个字,古往今来的很多英雄人物都做不到,他们有的只有进的勇气而缺乏退的智慧,有的在关键时刻犹豫不决、瞻前顾后,妇人之仁,因小而失大。卫青做了大司马、大将军后,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他并没有越雷池半步,而是谨守本分。因为他知道自己不仅位高权重,卫氏一门则五侯权倾天下,就算是自己是为国举贤,也难免招人猜忌,更何况是把权力看得最重的汉武帝刘彻呢?当他替大侠郭解求情,说办事的人不小心把郭解列入了迁徙到茂陵的名单之中时,而郭解并不具备条件时,汉武帝刘彻冷冷的说:“就凭他认识大将军,能让卫青替他说话,他就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布衣!”



主父偃这个权倾一时的权臣在问斩的时候,卫青刚好路过,他立刻令马夫调转车头,生怕和主父偃有一点的关系,这并不是绝情,而是明智!主父偃当初到京城时,曾来到卫青府上拜望,并得到卫青的赏识,卫青也破例在汉武帝面前推荐。尽管汉武帝刘彻当时并没有接纳卫青的意见,但也对主父偃刮目相看,后来主父偃才有了入仕的机会,因此卫青对主父偃也算是有知遇之恩。而后来在卫子夫立后的过程中,主父偃立下大功,因此主父偃和卫氏之间关系密切,但他在被问斩时,卫青选择了不闻不问,这不是忘恩负义,而是审时度势。卫氏树大根深,但稍有不慎的话,便有倾覆之危,后宫之地危机四伏,无数成眼睛都盯着太子之位,而作为太子刘据的舅舅,卫青更是如履薄冰。



霍去病去世后,卫青做事更加谨慎,不敢越雷池半步,低调得几乎没有存在感,只有卫青自己心里清楚:“精钢易折、流水不腐”的道理。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卫青才罕见的露出了他的獠牙,对汉武帝的做法指指点点。年轻的时候,不知道龟兔赛跑的真正意义,上了些年纪才清楚:人这一辈子比的不是谁跑得更快,而是看谁活得更久。很多人只知道去争,而不知道去舍,争可不都是勇气,更多的是鲁莽,舍也不是怯懦,而是人生的智慧,舍只有弃了烦恼,才能拥有快乐!

,一家之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