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讲座
《人间佛教修学观》
2025年5月18日上午,华岩寺周末佛学讲座第四讲在弘法楼一楼举行,重庆佛学院真一法师主讲《人间佛教修学观》。
般若讲堂
法师从“人间佛教修学观的内涵、践行人间佛教修学观的意义和如何践行人间佛教修学观”这三个方面和大家分享。
人间佛教修学观的内涵
简单来说,人间佛教的修学,就是在人间的现实生活中,依照佛陀的教法来提升自己的智慧和品德,用广大的慈悲心,以利益众生为己任,通过精进修学,既实现自身的解脱,同时也为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作出贡献。
践行人间佛教修学观的意义
践行人间佛教修学观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对个人和社会两个方面。
一是给个人带来很大的利益
二是可以促进社会和谐
如何践行人间佛教修学观
佛法修学应当依据闻思修的次第来修学,即四预流支里的“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思维、法随法行”。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就是指要亲近善知识,听闻佛陀的教法,这样长期坚持就能成就闻慧;然后如理思维,具足思慧后,再法随法行,就是依照佛陀的教法来修行,具足修慧。这三慧中,闻慧和思慧是为了成就最后的修慧,修学佛法关键重在落实,要通过法随法行来圆满菩萨道。
般若讲堂
课堂上,法师主要依据《普贤行愿品》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如何践行人间佛教修学观:
一是坚定信仰,学习和思维教义,成就闻慧和思慧。
二是围绕落实普贤十大愿,成就修慧:
1.要普行礼敬。2.要常行称赞,随喜他人功德。3.通过广修供养和请转法轮来自利利他。4.通过忏悔业障来清净自心。5.常随佛学来清净自心。6.通过恒顺利益众生和普皆回向来清净自心。
法师深入浅出地开示了“愿行”的深刻含义,从以上六点来阐述,并结合自身引导众生皈依三宝,帮助他们落实忏悔业障和广修供养等愿行的真实事例,让在场信众真切感受到佛法的殊胜。
法师希望大家作为一名佛弟子,要以普贤菩萨为榜样,把佛教的慈悲、智慧、平等、和谐等理念融入生活之中,以菩提心为根本,以普贤行愿为轨辙,勤行精进,在圆满自己修学的同时利益众生,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间净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人间佛教观作为融合佛教传统智慧与现代实践的核心理念,其思想体系与当代价值在讲座中得以深刻阐释,令现场信众受益匪浅。
最后,法师用重庆佛学院前院长惟贤长老做的一首名为《人间佛教点明灯》的诗来结束了此次课堂。
太虚倡导菩萨行,人格完成即佛成;
朴老契合新时代,二谛圆融独创新;
鞠躬尽瘁呕心血,松柏经冬万载青;
继往开来承遗志,人间佛教点明灯。
扫描关注华岩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