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19 日,深圳罗湖海关通报一起隐蔽走私案件,一名女性旅客试图通过特殊部位藏匿钻石入境,被海关当场查获。这起案件因走私手法隐蔽、涉案数量较大,引发对海关监管与走私手段升级的关注。
一、案件直击:卫生巾内藏钻石,海关精准截获
当日,罗湖海关关员在旅检进境通道发现一名中年女性旅客未申报且神态异常,遂对其实施重点检查。经查验,在该旅客穿戴的卫生巾内发现 2 个透明包装袋,共藏匿无色宝石 2003 粒,总重 616.43 克拉。经鉴定,涉案物品为合成钻石戒面,案值超 27 万元人民币。目前,海关已对当事人立案调查,案件进入司法程序。
二、手法解析:三大特征凸显走私专业化
本案暴露走私手法的新动向:
- 人体藏匿隐蔽化:利用卫生巾等私密物品规避常规检查,钻 “无身体接触查验” 空子;
- 物品拆分伪装化:将钻石拆解为散装戒面,单袋千余粒分散重量,降低 X 光机检测异常概率;
- 心理对抗升级化:当事人刻意控制神态,但未申报行为与紧张举止形成破绽,触发海关关员职业警觉。
三、海关防线:科技 + 经验双轨查缉
罗湖海关透露,案件侦破依赖立体化监管体系:
- 风险预判:针对 2025 年以来合成钻石走私高发(深圳关区已查 5 起同类案件),将携带奢侈品配件、举止异常的中年女性列为重点布控对象;
- 技术赋能:智能审图系统自动标记人体轮廓异常密度区域(如卫生巾位置),实现非侵入式精准筛查;
- 人工经验:10 年以上旅检经验关员通过观察步态、微表情等细节,锁定可疑目标实施二次查验。
四、法律警示:合成钻石走私同样难逃追责
根据《海关法》及《刑法》,走私钻石(含合成钻)需缴纳关税(3%)及增值税(13%),涉案人员可能以走私普通货物罪论处,最高可判三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行业提醒:
- 珠宝企业进口合成钻石需提前申报,提供成分检测报告等文件;
- 旅客携带超 5000 元贵重物品(含培育钻、仿钻)入境需主动申报,避免触犯法律。
五、趋势透视:合成钻石缘何成走私新目标?
近年合成钻石走私激增,与行业变化密切相关:
- 市场扩张:2024 年全球合成钻石市场规模达 320 亿美元,中国占全球产量 90%,进口监管严格催生灰色产业链;
- 利润驱动:合成钻石价格仅为天然钻 1/3-1/5,未申报可再省 16% 税费,走私利润空间达 20%-30%;
- 认知盲区:部分消费者误将合成钻视为 “非应税工艺品”,易被走私分子利用。
罗湖海关表示,将启动 “蓝钻 2025” 专项行动,针对合成钻石、奢侈品配件等开展大数据分析与跨境情报联动,严厉打击走私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