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学校奋力开创“双一流”建设新局面的关键之年。第二轮“双一流”的建设已经过半,众多“双非”高校已然做好冲刺准备,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后在学科建设上取得不错的成效,即将迎风而上,阔步向前。
根据2024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软科将全国前3%(或前2名)作为“中国顶尖学科”的标准,以全国前7%(或前3名)和前12%(或前4名)作为“中国一流学科”的标准,数据显示:多所非“双一流”高校的部分学科已经迈入中国顶尖或一流学科的行列。
146所非“双一流”,拥有顶尖或一流学科!
据统计,非“双一流”高校中,深圳大学和福建师范大学,拥有最多的一流学科数,分别达到7个和5个。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浙江理工大学,各拥有1个顶尖学科,并且顶尖学科与一流学科的总数大于等于3个。此外,北京语言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和西南政法大学,各拥有1个顶尖学科。
这些顶尖学科,建设突出!
8所非“双一流”高校的学科,分别位列2024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前3%或前2名,是非“双一流”高校当之无愧的“学科之王”。
山西医科大学的特种医学和浙江理工大学的纺织科学与工程,分别位居全国1名和第2名。西南政法大学和华东政法大学的法学,北京语言大学的中国语言文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外国语言文学、南京工业大学的化学工程与技术,和广东工业大学的设计学位居全国前3%。
从学科角度,将应用经济学建设为顶尖学科或一流学科的非“双一流”高校数量最多,共10所;外国语言文学和工商管理学紧随其后,共8所;设计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分别为7所和6所。
3所非“双一流”,100%达标!
【学科发展水平数据监测平台】通过“双一流监测”功能对所有高校在建学科的“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和“大成果”等标志性指标以及学科点层次这一基础指标等共5项核心指标对全国高校学科进行监测。
当前已有3所高校的非“双一流”学科核心指标达标率均达到100%,分别是福建师范大学的中国语言文学、黑龙江大学的外国语言文学和浙江工业大学的化学工程与技术。这3所非“双一流”高校,凭借建设成效突出的强势学科,或有望在下一轮“双一流”中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