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中下旬正是地里庄稼拔节的节骨眼儿,天公却发起了脾气。南方的雨跟漏了似的,广东广西这周末又是大到暴雨,还带着雷暴大风。
田里积水排不出去,玉米苗刚露头就怕泡烂根,菜地积水久了菜心会发黄。北方却热得冒火,陕西好些地方开春后没下过透雨,土地干得裂口子。天津那边更突然,冰雹砸下来跟鸡蛋似的,大棚薄膜砸出窟窿,露地蔬菜全遭了殃。
老辈人常说“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眼下正是抢农时的关键时候。广东种水稻的乡亲注意,雨前赶紧清沟渠,田里别留积水洼,秧苗才不沤根。玉米地边挖导流沟,黏土田多开几条浅沟,沙土田别挖太深,免得伤了新根须。
北方抗旱别只靠等雨,清晨傍晚浇小水,顺着垄沟慢慢灌,别大水漫灌浪费水。
家里有草木灰的,撒在辣椒茄子根部,既能保墒又能防病虫害,老办法挺管用。遇到冰雹突袭,来不及盖防雹网的,赶紧把旧棉被、塑料网盖在矮秆作物上。
大棚户检查支架加固情况,压膜线再紧一紧,薄膜破了及时用胶带粘牢。
有人说老经验过时了,可看村里王大爷,早用草木灰拌种,玉米出苗齐整多了。不过新法子也得学,现在手机能看实时雷达图,提前两小时知道哪儿下大雨。农技站推广的滴灌设备,浇地省水又均匀,咱可以去问问有没有补贴政策。
最让人愁的是,两头忙的季节赶上极端天气,家里劳力少的咋办?村里可以组织互助队,先帮受灾重的家抢收抢种,邻里搭把手效率高。我个人觉得,老经验好比压舱石,新技术就是加速器,两者结合才稳当。
就像去年河南那场暴雨,有人靠看云识天气提前排水,有人用无人机喷药补肥,损失少多了。现在各地气候越来越怪,咱得把应对法子多备几手,不能光靠老黄历。
地里庄稼跟养孩子似的,你多上心一分,它就多打一成粮。眼下该做的事儿不少,列个清单给大伙提个醒:南方乡亲明早先清沟渠,把积水排净,下午给受灾作物喷点叶面肥。
北方旱地赶紧查墒情,墒不足的地块,后天早上就开始浇小水。
大棚户重点加固顶部支架,准备好补膜材料,放在顺手的地方。家里有果树的,雨后及时摇落积水,免得果枝压断,还能减少病害。
拿不准的技术问题,赶紧联系乡镇农技员,他们这几天都在村里跑。天气多变咱办法更多,只要肯动手,啥难关都能挺过去。记住了,种地靠天更靠人,咱多早做准备,秋天粮仓才满满当当。
最后说一句,关注咱网易号,后续每天更新各地天气和农事建议,别错过关键信息!只要咱把老智慧和新技术拧成一股绳,再极端的天气也难不倒咱庄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