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华北地区的老乡注意了,明后两天有强对流天气。局地可能下冰雹,正好赶上春玉米出苗的节骨眼。玉米刚钻出地皮没多久,小苗秆细叶嫩的。
要是被冰雹砸了,轻则叶子破洞,重则秆子折断。往年就有不少地块,因为雹灾闹了减产。
“立夏前后,种瓜点豆”,可今年天气有点反常。
不少老乡看着地里的苗,心里都犯起了嘀咕。老辈人传下来说,遇到冰雹前要赶紧给苗搭棚。以前条件差,用树枝、秸秆扎个简易架子。
上面铺点草帘子,能挡一挡砸下来的冰雹。现在条件好了,咱可以准备些防护网。轻便又结实,提前罩在苗床上,效果更好。
东北那边开春也常遇低温,他们用秸秆覆盖。咱们华北这次防冰雹,也能借鉴这个思路。不过光靠土办法还不够,得结合科学措施。
农技站早就说过,苗期补肥能增强苗子抗逆性。这两天赶紧喷点磷酸二氢钾,让苗子长得壮实点。大棚种植的老乡,要检查棚架是否牢固。
把棚膜压紧,别让冰雹把棚顶砸出窟窿。有些老乡可能觉得,下冰雹是老天爷的事,干着急没用。其实提前做好准备,能减少不少损失。
就像去年河南有个村子,提前搭了防护网。
雹灾后别的村苗子伤了大半,他们的地却保住了八成。
这说明只要办法对路,咱农民也能和天气“掰掰手腕”。
我个人认为,老经验和新技术结合最靠谱。
既不能全靠老一套,也不能丢了传统智慧。现在离冰雹到来还有时间,赶紧行动起来。
先把地里的苗子情况检查一遍,心里有个数。需要买防护网、肥料的,抓紧去镇上农资店。
要是拿不准具体做法,镇上农技员随叫随到。可别等到冰雹来了再着急,那时候就晚了。每年总有天气不顺的时候,关键是咱得主动应对。
“人勤地不懒”,咱多费点心思,苗子就能少遭罪。具体到不同地块,可能还得调整办法。比如坡地容易积水,除了防雹还要挖好排水沟。
低洼地潮气重,得提前撒点草木灰祛湿。
这些细节做好了,整体损失才能降到最低。
最后再提醒一遍,这两天多留意天气预报。手机上的预警信息别忽略,该动手时别拖延。大家要是有啥好的防雹经验,也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互相帮衬着,咱种地的底气就更足了。
只要咱准备充分,就算遇到冰雹也不怕。苗子保住了,秋天的收成才有盼头。
赶紧动起来吧,别让天气耽误了咱的收成!